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80多个知名品牌在港遭抢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7:26 大众网-大众日报

  松本电工、美思内衣、乐百氏饮料、丽珠医药、罗西尼钟表、黑妹牙膏……这些国内赫赫有名的优质畅销产品,目前正遭遇商标被抢注的危机。日前,深圳市一家公司在香港一下子申请注册了180多个商标,在递交申请的180多个个案中,八成以上都与我国内地现有的全国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相同或相似,其余两成也与我国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相同或相似。

  据了解,该批商标均由名为深圳市博朗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家公司在香港申请注册。记者通过工商部门查询得知,这家抢注商标的公司是一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为2005年9月15日,注册资金人民币60万元,经营范围为电子科技开发。

  从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获悉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企业商标被抢注现象不断加剧。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每年国内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案件超过100起。“然而,像这次抢注事件规模之大、涉及企业之多实属罕见。”著名知识产权学者、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李顺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此事已引起广东省知识产权协会的高度重视。该会已联合律师和国内商标界专家组成“商标集体抢注事件公益维权委员会”,制定了行动方案。并于近日向全国被卷入本次商标抢注事件的100多家企业发出《公益维权倡议书》,号召企业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知名品牌。目前这一号召已经得到许多企业的响应。

  “此次事件向我国政府和企业释放了重要的危险信号,凸显出商标抢注呈现恶化趋势,其动向亟待高度关注。”李顺德教授说。

  抢注走向专业化运作。商标抢注的日益加剧产生了专业公司,这些抢注专业户有资金、有实力并且深谙相关法律。博朗文公司此次大批量抢注商标就明显地反映出抢注走向专业化运作的新动向。该公司显然做了精心策划,对准备注册的商标做了精确分析:对于那些没有在香港注册的商标基本上不作任何修改,直接拷贝资料、原封不动地申请;对于已经有部分注册行为的,则作了调整。

  抢注行为具有胁迫性。据悉,本次事件涉及的“厦华”商标,厦华公司已经无偿追回,但代价是给予该产品在香港的独家代理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秘书长顾奇志分析指出,目前这些抢注专业公司利用法律漏洞抢注商标,大多都是逼迫商标使用人高价收购其注册商标或要求赔偿,从而坐收渔利。一旦注册成功,抢注者则可两头得利。

  抢注催生产业利益链。顾奇志告诉记者:“目前商标抢注热潮已催生了一条产业利益链。围绕着商标抢注专业公司,一方面有专门的商标咨询公司打着向企业透露信息的旗号,意图向企业提供有偿追回商标的服务;一方面又有专门负责商标转卖炒作的商标事务所。这种产业链条的形成更使商标抢注现象日益加剧。”

  面对商标恶意抢注呈现恶化的态势,专家指出,国内各方面仍有许多工作亟待迅速跟进。

  首先应建立相关信息渠道和监测机构。李顺德认为,国内企业遭商标抢注往往信息渠道少、维权手段少。

  其次,企业亟待提高商标国际化意识。记者从被抢注企业获知,多数企业虽拥有多年打造的知名商标,但商标意识普遍薄弱,处于信息孤岛。

  (据新华社广州7月4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