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省长宁遗址“挖”出大型古人类居住场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7:4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6月30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长宁遗址,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马伟民兴奋地告诉记者:“考古人员经过近两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将4000年前的一处大型古人类居住场所‘挖’了出来,这是我省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齐家文化上的一个重大发现。”长宁遗址出土的大量农业生产工具、兽骨、青铜器以及首次发现的地面建筑房址等文物与遗迹,为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聚落形态、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马伟民介绍,长宁遗址是一处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4000年,1986年5月,被省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5月,由于省景阳变电所扩建,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变电所扩建所涉及的长宁遗址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5月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了八十多人的工作队进驻工地,这是青海考古发掘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发掘。

  截止到6月30日,考古工作者已揭开古遗址面积3000平方米,并全部揭露至齐家文化遗址层面,已清理房址11座,灰坑、窑穴一百三十余个,墓葬6座,出土玉器十余件,骨器、石器、陶器等二百多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任晓燕介绍,长宁遗址的房址建筑分为地面和半地穴式两大类,地面建筑属于首次发现,建筑面积约在7平方米—9平方米,其中,2号房址的后面还摆放了陶罐,灶堂位于房址中央。半地穴式建筑是从地面向下开挖,地面以上部分搭建了屋顶,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30平方米,已确认的一座房址内有长方形灶坑,门外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遗迹。在发掘的一百三十余个灰坑、灰沟、窑穴中,出土了大量的羊骨、陶器等,这些灰坑的形制分为圆角长方形、袋状和不规则三大类。出土的6座墓葬中,只有一处墓葬随葬了一件夹砂罐,其余都是乱骨葬,同时,墓葬周围发现了宽约1.3米—1.5米、南北走向延伸的道路遗迹。

  而令人惊叹的是,长宁遗址出土了一批罕见的骨器。任晓燕说,这次出土遗物有二百多件,以玉器、骨器、石器、陶器四类为主,其中骨器和石器居多。出土的骨器制作精美,多数为羊骨和鹿骨,有骨簪、骨凿、骨梗刀、骨针、骨叉、骨刀、骨锄、鹿角器等;出土的石器以石刀、石斧、石锛为主,而发现的唯一的石磐,已残缺了大半。玉器主要有玉锛、玉斧、玉凿、玉璜,同时,还发现了一件仅有4厘米长的铜环。(作者:张志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