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替代石油降低污染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8:04 新华网

  

替代石油降低污染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近日,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的两个农民将油菜秸秆搬到路边等待收购。在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利用秸秆燃烧发电已经在各地开始推广。 新华社记者 李 健摄

  □财政部副部长 朱志刚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能源消费95%可以自给自足,能源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合理,石油资源比较匮乏。发展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是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从资源、技术、经济性等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时机基本成熟,需要加快发展步伐。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生物质能源快速健康发展。

  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意义重大

  石油是工业社会的核心能源。但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量有限。近期石油价格达到70美元/桶,而且有可能继续上涨。为此,研究制定石油替代战略势在必行。我们分析,近阶段石油替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煤制油,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物质能源的引入能有效降低污染。燃料乙醇试点地区的试验结果显示:与使用普通汽油相比,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后,一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7%,碳氢化合物可降低48%。生物柴油富含氧,与普通柴油混合使用,可使燃烧更加充分。美国检测结论是,生物柴油无毒,能生物降解,添加20%的生物柴油,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70%,降低空气毒性90%。生物塑料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因此,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源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符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时机成熟

  我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玉米等粮食类作物,容易利用。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度发展。二是非粮农作物,包括木薯、甜高粱等,基本不与粮争地。如木薯、甜高粱抗旱涝、耐贫瘠、耐盐碱,油菜可与水稻复种,可开发性较强,具备3000万吨生物燃料的潜力。三是木本油料植物。国家林业局统计,我国有30多种植物种子含油率40%以上,可规模化培育,其中,麻疯树、油桐等六个树种如能进一步定向培育,资源潜力很大,可生产生物液体燃料1000万吨以上。四是秸秆、农林废弃物。资源量极为丰富,高达15亿吨,可生产液体燃料3.75亿吨。

  成本较高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难题

  随着油价上涨,成本差距在缩小,部分生物化工产品还具备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燃料乙醇来看,目前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贴水平,已比期初下降了近一半。

  木薯、甜高粱生产正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点。就生物柴油来讲,虽然以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成本仍高出较多,但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产已有利润,特别是部分生物化工产品,如L—乳酸等,已具备较高的经济利益。

  五方面关系须协调处理

  随着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时机逐步成熟,国内企业和地方发展的热情高涨,这是件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苗头:大干快上,不分析资源状况,不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不考虑市场风险。这是很危险的。我认为,生物质能源要大发展,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确保粮食安全与发展能源作物的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发展能源作物的关系,真正做到二者“双赢”。包括:一是坚持保护基本农田制度,这是一条“红线”,不能动摇,不能因为开发种植能源作物,破坏或减少基本农田。二是大力引导在荒山、荒地、废弃地开发种植木薯、甜高粱、木本油料植物等,坚持不与粮争地。三是充分发掘农林废弃物的利用潜力,变废为宝。采取以上措施发展能源作物,促进农民增收,更能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能力,增加粮食生产。

  二是处理好稳定传统能源与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关系。当前首先要做好传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同时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尽可能做到传统能源与生物质能源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尤其是传统能源长期享受国家政策倾斜,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占据优势,应为生物质能源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处理好立足市场与政府支持的关系。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市场进入的技术、资金门槛,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过程环保达标,杜绝生产环节污染环境。另外,按照鼓励先进的原则,在以上市场准入的企业中,实行招标制度,谁的效率高、补贴低,政府就支持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成熟,具备竞争力的时候,政府再退出来,不再给予直接财政支持,相关企业按市场规律独立运行。

  四是处理好全面推动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实施石油替代的一项战略举措,需要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推动。但不可不顾资源条件限制,盲目开发,全面开花,造成资源的无序开发与巨大浪费。从技术经济角度看,生物质能源资源采集及运输成本高。运距合理,经济可行是前提,因此确定单个项目生产能力时也不能盲目求大。

  五是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对外合作的关系。目前国外一些生物柴油公司已进入中国市场,目的主要是利用我国的资源,长远看,还将会抢占我国的市场。对此,我们既要加强对外合作,学习国外的技术,更要坚持自主发展,抓住难得的机遇,掌握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四个问题要着力解决

  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燃料乙醇试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成效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我认为,下一步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加强指导,明确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目标,破除发展战略“瓶颈”。与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一样,生物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也要坚持规划先行。一是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具体目标。二是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目前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工三种主要产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具备的经济、技术条件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燃料乙醇要在“十五”期间试点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产业自身经济性。生物柴油当务之急是启动试点及工程示范。生物化工重点在于为生物塑料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

  二是建立成本分摊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破除经济成本“瓶颈”。生物质能源具有突出的外部效应,对生产的高成本,应建立成本分摊机制,由全体消费者承担,将发展生物质能源外部收益内部化。对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国外通过免征生态税(或燃油税)来实现,我国今后也要结合燃油税改革,将发展生物质能源减少石油消费的生态收益纳入燃油税设计考虑,在我国燃油税一时难以开征的情况下,可考虑对石化资源消费征收生态附加。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补贴生物质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生物质能源面临着油价变动的高风险。以目前的高油价,大部分生物能源项目可以做到盈亏相抵,甚至有较大盈利。必须有对油价下跌的准备。鼓励企业在国际油价较高时,设立风险溢价基金;当国际油价过度下跌时,由企业风险溢价基金弥补。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进步,破除技术“瓶颈”。目前技术“瓶颈”仍是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核心技术,如酶制剂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技术进步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将纤维素制酒精、半纤维素联产以及能源作物品种改良等能源关键技术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高科技计划。在技术相对成熟后,推动产业化生产。其次是整合资源,集中攻关。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完善配套政策,破除体制“瓶颈”。目前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迫切要求扩大生产及使用规模,但目前的一些体制性因素制约着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如燃料乙醇扩大推广使用的地区难以落实;生物柴油尚未制定产品国家标准,未纳入国家运输燃料系统等,面临着销售的困境。下一步应尽快制定政策法规,创造环境,强制成品油销售企业改造混配及加油系统,全面收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来源:经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