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整脏治乱”托出“凯里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8:13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7月2日,凯里街头。夕阳斜照,城市干净如水洗,绿灯行,红灯停,横穿马路的市民,各依规矩;车辆停靠和掉头,秩序井然。记者陪同的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的客人不禁啧啧称叹。通过对人车秩序等城市“脏、乱、差”现象的专项治理,凯里市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的城市,不仅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个地处西南的小城也一跃而名声在外,“凯里文明”闻名全国。

  当地有关人士介绍,凯里市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特别是开展人车秩序整治之前,由于诸多原因,凯里市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人车秩序非常混乱,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这一现状,凯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突破口、以整治人车秩序为重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思路,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一系列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不懈的努力,人车秩序明显好转,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发展后劲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凯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整治中,该市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值得借鉴。

  该市的做法首先是提高认识,健全机构机制,确保整治工作高效运转。凯里市委、市政府把整治人车秩序列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超常规的工作举措: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10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编制了《凯里市“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创建活动方案》,制定了《凯里市“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凯里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例会制度》、《凯里市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标准及文明礼貌用语基本规范》和《凯里市“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检查与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在秩序整治工作中实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督查,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层层落实,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把整治活动与干部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与此同时,该市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工作强大动力。一是着力创新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提升到实现好、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以人为本,从行人走“斑马线”、车辆乱停乱靠等“小事”入手,树立把小事做大、好事做实的工作思路。二是着力创新工作方法。在创建初期,市委、市政府抽派机关干部上街值勤,推行现场办公例会制度。每周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主持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议,总结上周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差的单位点名批评,并在媒体上曝光,限期整改。三是着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将分散在相关部门的部分职能集中起来,实行综合执法,理顺执法关系,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在各街道办事处设立城市管理办公室,将市城管大队和市环卫处的管理中队下放到街道管理,建立起市、街道二级城市管理体制和“市、街道、居委”三级城市管理网络。四是着力创新舆论宣传方式,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凯里市在当地媒体开设专栏和栏目,印制大量的《凯里市文明市民手册》、《城市管理处罚标准》等宣传品上街发放。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后,为走出“整治—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凯里市委、市政府把构建长效创建机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据介绍,该市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重要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经济工作要点,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编制了《凯里市文明城市创建五年规划》,发出了建设“凯里文明”的号召,作出了《关于加强“凯里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加强对全体干部和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推进市民再教育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凯里市成立了综合执法局,对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进行了充实。着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加快依法管理城市步伐。市政府颁发了《凯里市城市占掘道路管理规定》、《凯里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标准》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凯里市有关负责人说,上述工作举措,使凯里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了从阶段性工作向长期性工作的转变、从松散粗放型管理向依法规范管理的转变、从“突击行动”向常规工作的转变。作者:王太师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