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市宜居 事关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8:25 浙江在线

  去年12月,《商务周刊》和零点调查公司联合发布的“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显示,北京市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3位下降到第15位;今年6月,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涉及20个城市的“宜居”城市榜上,北京排名倒数第二。中科院调查显示,北京城建对低收入家庭关注不够,个别措施已构成“现实的损害”。

  据了解,所谓宜居就是讲究人性、突出个性、适宜居住,它包括公众对于居住空间

、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评价,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等等。

  其实,在交通拥堵越来越厉害、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教育支出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房产商“将穷人赶出市中心”以及“不给穷人盖房子”的叫嚣,正由“理论”变成实践,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慨叹自己成为房奴的时候,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也会随之相对不断下降。所有这些,不仅让很多城市老居民不堪重负,也抬高了很多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城市的门槛,使他们难以在城市立足,即便进入城市,也不得不为生活疲于奔波,使他们滋生被城市排斥的感觉。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居民干事业的心情,也是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拦路虎。在此情况下,宜居城市只能是城市居民心中的梦想。

  不要以为城市宜居与否,仅仅只是城里人的事。如果城市普遍不宜居,普遍让人望而兴叹、望而生畏、望而生厌,则必然阻碍农民进入城市的步伐,也必然阻碍我们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最终受拖累的还是整个国家的小康建设进程。因此,城市不宜居是个关系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大事。

  作为首都,北京的宜居状况尚且有诸多让人的不满意地方,一些中小城市的宜居现状恐怕更令人失望。这种不宜居的现实告诉人们:在以人为本方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工作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都与群众的愿望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 丁仁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