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什么力量能打破民航的“冷漠联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8:35 浙江在线

  近日由于雷雨天气,进出北京首都机场的民航航班多有延误,也引发多起旅客与民航、机场之间的冲突。本报曾于6月30日和7月1日,就此进行报道。

  天气原因属于不可预测和控制的因素,由此导致航班不能准点起飞,大多可以得到旅客的理解和谅解,但其前提,是航空公司和机场方面必须本着旅客本位的意识,及时就晚点原因、解决办法、食宿安排、补偿方法等进行信息发布,并向旅客做好致歉、解释和情绪

安抚等工作。中国旅客并不是特别苛刻的消费者,只要民航方面做出善意姿态和相对妥帖的安排,大多数旅客都不会以恶意态度与航空公司发生冲突。但从本报报道及近日接到的更多旅客投诉分析,在航班晚点,旅客的出行计划已经受到影响,且饱受等待之苦的情况下,民航方面的应对方式却显得冷漠和草率,以致引发旅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纠纷和冲突。

  总结旅客投诉所反映的情况,民航方面的冷漠和自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信息发布不及时,往往在发布“因天气原因不能准时起飞”之后,就再无消息。而对于心急如焚,而又对航班信息一无所知的旅客来说,一个小时的等待都可能显得无比漫长,更何况长达十几个小时;其二则是致歉、解释和后续的补偿服务不够。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晚点,固然并非航空公司的法定责任,但就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商业关系而言,任何原因导致的晚点,都已造成对旅客利益的损害,航空公司都应该视为自己的责任,而向旅客作出道歉和安抚,并提供饮食、休息等补偿服务,这不是对旅客的施舍,而是航空公司应尽的责任。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则是航空公司在确信自己不必承担法律责任之后,就自我免除了所有责任,以致对旅客说一句致歉的话,或送上一盒饭、一瓶水,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不情不愿;其三,是航空公司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能力极其低下,机场信息发布的混乱无序,后勤服务的笨拙缓慢,都是典型的表现。而如《经济参考报》所报道,数百名旅客于凌晨两点被拉到距机场40公里的酒店之后,其中居然有200名旅客无房可住,更是把这种混乱和无能暴露到极致。

  分析以上几种表现,其共同的原因,是包括航空公司和机场在内的民航业,对旅客的集体冷漠,否则便无以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至于处理问题能力的低下,则只是冷漠态度的副产品而已。至于对冷漠原因的分析,当然很容易就归结于竞争得不够充分。虽然从表面上看,目前也有三大或四大航空公司开展竞争,但目前这种由行政力量主导安排的格局,能否导致真正的竞争,却令人怀疑。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各大航空公司的所谓竞争,更多的是通过对行政权力的“竞争”,进行资产、航线等资源的争夺、划分,而很少着力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旅客资源的竞争。在这种谁都不把旅客的美誉度、忠诚度当回事的情况下,旅客寻遍各个航空公司,也难以看到一张热情一点的脸。尤其是遇到最近这种集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旅客更几乎陷入了由各个航空公司和机场共同组成的“冷漠联盟”。

  至于打破“冷漠联盟”的力量,当然还是只能来自竞争。什么时候航空公司不再把竞争的目光盯着民航总局的权利,而是盯着旅客的表情了,旅客们就有福了。一个能让旅客在漫长的等待中得到热菜、热饭、热脸的航空公司,就将是在竞争中胜出的公司。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