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先兆流产“流”还是“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8:39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通讯员王倩金陵晚报记者陈艳萍

  【金陵晚报报道】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儿保科采访中了解到,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人为干预正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人为干预使得部分高危因素导致的高危儿越来越少,如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另一方面也正是人为干预,使得另一些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缺陷正在上升,如早产儿和怀孕期间的先兆流

产。对于这种改变,从事康复儿保和妇产科方面的专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该院康复儿保科主任张跃告诉记者,从门诊的情况看,有过先兆流产住院保胎后,最终宝宝发育迟缓的不在少数。

  张跃告诉记者,儿童医院康复科每天的接纳能力在60名至80名儿童,而几乎每天,康复科的门诊都是爆满,病房也一直处于相对比较紧张的状态,在每天接诊的病例中,新发现病例在10个左右,这样的数据令人吃惊。张跃告诉记者,导致高危儿童的原因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以前的主要原因是孕期有感染、孕妇在孕期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产时出现窒息、新生儿期有黄疸,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这些因素导致的高危儿童有减少趋势,比如产程缩短可以减少发生窒息的可能,退黄技术的提高也可以减少黄疸的发生,总之,人为干预可以改善的高危因素导致高危儿童的几率越来越小。但同样因为人为干预,早产及有先兆流产经历而采取保胎方式保住胎儿导致的高危儿童越来越多。”

  对此,有儿保专家指出,孕妇在发生先兆流产时应该顺其自然甚至采取引产的方式结束妊娠,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给一个家庭带来终身痛苦。

  而对此,妇产科方面的专家则不同意,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妇产科专家指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及环境等方面因素导致发生先兆流产的人群越来越多,这其中胚胎本身有问题的只占极少数,因此通过保胎而生下的婴儿绝大部分都是健康的。

  妇产科方面的专家指出,如果仅仅因为早产及有先兆流产或早产可能产生高危儿就放弃救治,这是明显的因噎废食。不过,也有妇产科方面的专家认为,无论是早产还是先兆流产,决定抢救或保胎措施前考虑胎儿的质量是必要的。

  ■新闻附件

  如何早期发现智力低下儿

  一般来讲,按正常的智能发育进程,新生儿可注视15-20cm处的物品,可主动将脸转向明亮的方向(2个月自然消失);3个月认母,表情灵敏,俯卧位抬头;4个月能大笑;5个月可伸手抓物,大声喊;6个月认生熟人,能坐,可将蒙于脸上的手帕抓下;7-8个月可无意识发“爸、妈、哒”音,可爬;9个月牙牙学语,用手指捏取小玩具;10-11个月可打开瓶盖,可用杯喝水,可向成人学说话,如“爸、妈、奶、灯”等,都有所指;12个月可搭积木,及用笔在纸上乱画,蹒跚学步。(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