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阳光录取”正在走向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02 南方日报

  南方论坛

  本报评论员

  从今天起,备受关注的全省高考录取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此前召开的全省录取动员大会明确表示,今年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争取用几年时间,使之

成为我省招生考试乃至整个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阳光录取”的要义,在于操作过程的透明,从而确保“不在政策外降一分、不在体制外多招一人、不能点招一名不符合录取条件考生”的贯彻执行。

  高考录取,涉及到千千万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考生迈进哪个学校的门槛、哪个专业的门槛,都直接决定着他今后几年内的学习方向;间接地,则可能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走向。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录取过程中倘若存在着各种人为主宰的因素,就很有可能断送学子的志趣和目标追求。那么,在录取中引入“阳光”概念,把整个过程透明,以期尽力消除各种违反招生规定的主观操作,势必能够尽最大可能保证各个院校在录取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对高考选拔制度,这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对考生的个人前途,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从“阳光录取”的各项环节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切能够得到落实。请看,本科层次院校一分不降;严格遵从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照1:1至1:1.2的比例投档;省招生办公室在第一时间公布每批次各个学校第一次投档的投档分数线和投档人数;当同批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的考生档案不足时,不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须上报公示;当部分院校生源不足需降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时,省招办迅速通过各类媒体公布,使考生及时了解情况。简言之,一所学校多少分能够保证录取,多少分能够保证投档,生源不足的学校降多少分,考生和家长都能够通过公开的信息发布而在第一时间一目了然,与亲临录取现场并没有什么两样。因而,在“阳光录取”的照耀下,社会各界的监督众目睽睽,无论考生成绩理想还是不理想,家长对孩子的去向都能够有一个基本判断,根本不需要去“走关系”,走了也不可能管用。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宋海说了,他在去年就没有收到一张各级领导递来的“条子”。

  显而易见,在“阳光录取”面前,那些“有能耐”、“有本事”的招生中介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仍然会打着“信息灵通、关系过硬”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他们的伎俩,无非是拍着胸脯保证什么,声称自己可以搞到所谓内部招生计划指标,信誓旦旦地对家长承诺只要交多少钱,就能保证上什么学校诸如“本科一批”之类。事实上,严禁超计划招生、无计划招生的前提,已经无异于对不良中介来了个釜底抽薪,使他们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的家长就需要冷静地思考,对任何的“招生代理”、“招生中介”都切不可心动,切不可轻信,切不可寄予任何希望。对不良招生中介,施以严厉的打击非常必要,但对考生家长而言,也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急乱投医”是不行的,将大笔“关系费”花在“黑中介”的头上,很可能最后落得“校”财两空。

  在高考“阳光录取”方面,广东堪称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有了去年取得斐然成效的基础,再加上今年不断完善的具体实施细节,我们看到“阳光录取”作为高考录取的一项制度正在逐渐形成广东经验,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