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牢骚怪论:“天路”的骄傲与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03 四川在线

  被喻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的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一天,不仅是中国人民勇于“挑战极限”的真实史记,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荣耀体现。尽管愚下并不想去猜测选择这一天作为“天路”的通车纪念日,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无意还是有意?是天合还是巧合?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一天是中国国产党85周岁的纪念日。所以,“天路”不仅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更重要的是“天路”在未来承载着不可估量的民族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文明意义和战略意义等诸多意义,而这些意义再一次增添了了

中国奇迹的内涵——青藏铁路精神(天路精神)!

  中国奇迹由来已久,挑战极限从未间断。古代的“愚公移山”、“李冰治水”、“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四大发明”……,数不胜数;近代的“万里长征”、“两弹一星”、“飞天圆梦”、“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正在实施)、海峡隧道(连接台海两岸的海底隧道据说已经进入规划、选址、设计、考察和论证阶段)……,接二连三。

  古人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道出了古代四川的交通之难,而历经五年的“天路”建设,却真实地再现了“藏道难,胜于蜀道难”的更加艰难,两厢比较才发现,蜀道与藏道,恰似小巫见大巫,小难难比大难难。这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庆祝“天路”开通典礼仪式上感慨万千的总结一样——挑战极限!是的,“挑战极限”的中国铁路大军,创造了青藏铁路精神(天路精神),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创造了新的世界奇迹:“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创造世界高原铁路最高时速”、“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最高的火车站”、“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这些奇迹是值得“天路”骄傲的奇迹,这些奇迹是值得所有中华民族骄傲的奇迹!因为,这些“挑战极限”的骄傲奇迹,不但打破了世界众多科学家曾经“不可能”的结论性预言,而且“挑战极限”的“天路精神”,也在隐喻着“挑战极限”的中国和平崛起也会像艰难的“天路”一样,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最终都会取得成功。尽管中国和平崛起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平崛起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就像“天路”一样,总有通车的那一天!

  “天路”的骄傲虽然很多,但“天路”的亮点却引人注目,那就是科学+环保,也正是这种科学+环保的“天路”战略,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最佳的战略发展模式和路径,这也是“天路”的宝贵经验贡献。不过也要看到,赞美规赞美,骄傲规骄傲,理性规理性,冷静规冷静,“天路”虽然正式开通了,但却仍留下诸多的非议,这些非议大多指向“天路”寿命、“天路”管理、环境影响、生态破坏、文化侵蚀、民族同化等等诸多的担心,而且诸多的非议和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出现过的深刻教训,是不可轻视的,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未来考验,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以免重复过去发展中不断出现的“亡羊补牢”的恶性循环。

  眼下,当人们在为“天路”的骄傲赞不绝口的时候,切不可忘了骄傲背后的遗憾。假如有人要问“天路”是供什么用的,你会认为这是一个供火车所用的简单的弱智可笑的问题。是的,“天路”是供火车用的,然而,谁会想到“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天路”,在喜庆欢乐的通车之日,趾高气扬狂奔的却是美国的动力发动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挂的却是加拿大装配的车厢,这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毕竟,铁路与火车是不可能分家的组合体,而这种遗憾却让“天路”浸染上了“中外合作”的“非中国独家制造”的色彩。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外合作的友谊象征。不过,愚下却并不这样认为,首先,这种遗憾至少说明中国在实施“天路”的战略中,在有关世界屋脊能够运用的机车动力和车厢技术,并没有与“天路”建设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或者至今都还不具备这样的科学技术;其次,人们不会忘记,前段时间中国联想电脑被美国政府以“装有间谍软件”嫌疑的莫须有“罪名”,而大规模在美国政府部门降格使用联想电脑技术的封锁之痛,让中国政府和人民非常愤怒,这是对中国非常明显的羞辱。今天,美国动力趾高气扬狂奔在“天路”之上,不知是美国对中国的再次羞辱呢?还是中国“愿意”被美国再次羞辱?这难道不是“天路”骄傲背后的遗憾吗?

  “天路”骄傲背后的遗憾是不可漠视的,“天路”骄傲背后的非议也是需要重视的,这不但是中国人民“挑战极限”的简单骄傲和遗憾,而是中国人民未来“利用极限”防患未然的必然思考。总之,“天路”的建成,永远是利大于弊的中国奇迹和世界奇迹,这段历史奇迹,将惠及中国,惠及世界,并永载人类史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