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阳山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期——访阳山县委书记李玉楷、县长温湛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04 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近年来,被誉为“南国水电明珠”的阳山县县域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去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均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明日,该县又有71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剪彩奠基和签约,其中投产剪彩项目28个,奠基项目24个,签约项目19个,合计总投资22.11亿元,这批项目全部投产后,将为阳山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位于粤北石灰岩山区的阳山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之一,近年来,县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去年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1%,增长速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增速从上年在全省67个县(市)中排名第37位,上升到第27位,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均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去年上划省“四税”增长34.92%,在全省67个县(市)中分别排在第30位和第17位;工业发展明显提速,去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7.3%,工农业总产值实现了历史性的调头。一个国家重点扶贫县是如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展望“十一五”期间,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笔者采访了该县的县委书记李玉楷、县长温湛滨。

  奋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富民

  县委书记李玉楷首先介绍了阳山县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确立了“一年实现脱贫奔康,三年工农业产值调头,五年翻一番,十年大发展”的目标,全力推进“三化一园”(即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后花园)发展战略,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工作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切实做到了“八个坚持”:一是坚持敢想大发展、善谋大发展、真干大发展,固本强基确保大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切实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三是坚持实施“三化一园”战略,积极培育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四是坚持突出招商引资工作,狠抓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工业立县”这个强劲引擎;五是坚持协调城乡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六是坚持改善发展环境,把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作为加快阳山发展的不竭动力;七是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八是坚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和年度十件实事好事,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阳山建设。通过全县干群的艰苦努力拼搏,我县呈现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今后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五”计划期间,阳山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发展难题,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GDP年均增长10.3%;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22.7%;三大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52.4∶19.2∶28.4调整到2005年的36.7∶25.1∶38.2,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40.8亿元,年均增长26.2%。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项目221宗,合同资金61亿元,其中148宗项目已建成投产。旅游业发展迈开大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42万人次,旅游企业直接收入达2.7亿元。城乡市场日渐繁荣,“十五”期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7亿元,年均增长12.82%。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可以说,“十五”时期是阳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改革开放步伐越迈越大、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五年,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营造“洼地”效应“寒极”变成热土

  县长温湛滨认为:“要使阳山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必须要借助外力,紧紧抓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带动当地工业发展”。这几年,阳山县致力打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治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力营造“洼地”效应,科学规划和建设了城南、光明、杜步、石螺等四个工业园区,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工业飞地”指示精神,认真规划了县城东区、南部工业走廊、石螺火电城、黎埠精细化工加工区四个产业转移基地,由县政府和对口挂钩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签订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框架协议;充分利用清连一级公路改高速后的交通便利优势,实行预期招商,以前景引客人,以前景促招商,同时把握清连一级公路改高速后所带来的商机,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下大力气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从大招商向招大商、重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以干部招商为主向全社会招商转变。着力抓好工业、旅游、矿产资源、房地产等行业招商,使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呈现了项目趋向大型化、当年投产项目多、投资客商面广、投资产业聚集的新格局。2003-2005年,全县共引进项目220多宗,合同资金6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多亿元。先后有阳山发电厂13.5万千瓦3号机组、南粤塑胶、蚬华电工、联合铸锻、顺龙木业、百茂鞋业等一批有规模的企业进驻了工业园区,促进了阳山的工业化进程。去年全县实现了工农业产值调头的历史性突破。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型特色工业。加强电力建设,争取阳山火电厂第二台13.5万千瓦机组、50万伏输变电站工程兴建,加快连江梯级水电站改造增容步伐。继续做好粤能2×30万千瓦火电项目立项跟踪工作,力争成功立项。壮大发展水泥工业,争取尽快建设年产500万吨的阳山七拱水泥生产线和年产120万吨的阳山转窑水泥生产线等。坚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二十四字方针”,进一步整合矿产资源,把现有的非煤矿山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做大做强矿产工业,同时积极争取30万吨碳酸钙微细加工项目招商成功。大力扶持原有的资源型工业,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推动顺龙木业配套厂建设。

  兴工强农富县发展前景美好

  展望未来,县委书记李玉楷满怀信心:“‘十一五’时期,是阳山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我县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为此,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实现全县人民富裕安康的总目标,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实施“三化一园”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特色园”建设为途径,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发展速度达到全市中等水平。GDP达到60亿元左右,年递增15%左右;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28∶32∶40;人均生产总值年递增15.2%;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递增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5%;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年均增长9%。

  为如期完成“十一五”目标,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三化一园”战略,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增长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工业规模,形成支柱产业;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起好步、五年初见成效”的总体工作目标,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水利、电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四是加快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发展。加大投入,拓展市场,提高发展水平。五是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逐步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六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七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和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开创阳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以品牌促发展争创旅游强县

  经过两年的奋力拼搏,阳山县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各项指标经过市初检及自检整改后已全部达标,目前万事俱备,正以崭新的面貌等待省的检查验收。

  去年,阳山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19.2万人,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营业收入9415万元(旅游总收入4.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1.4%和113.9%。旅游业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

  为全面提升本县的旅游功能,增强旅游产业素质,促进“三化一园”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8月,阳山县正式申报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工作。在省、市“创优办”和旅游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该县积极实施旅游旺县战略,牢固确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以推进建设珠三角后花园的“特色园”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阳山山清水秀,地貌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下大力气培育旅游业,打造旅游大县、旅游强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两年来,全县共投入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使县城功能不断完善,景观更为亮丽,品位不断提升。并投资近2亿元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新增公路100多公里,改造公路200多公里,城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此外,他们还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客商投资2800万元,开发有地下河漂流的神笔洞旅游度假区;引进资金5000万元,开发洞冠温泉风景区;引进资金2000万元开发龙凤温泉;引进资金1100万元,扩建北山古寺大雄宝殿一期工程。

  在搞好旅游配套设施的同时,他们还突出创新旅游品牌和亮点,强势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去年8月26日至28日,该县成功举办了“2005年中国阳山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韩愈离任阳山1200周年纪念会”,擦亮了“韩愈文化”这块金招牌,提高了阳山的知名度。自2003年以来,该县连续举行一年一度的集体育比赛、四驱文化、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中国阳山四驱越野车节及四驱越野车热带雨林赛、场地赛,吸引了港澳地区和十多个省市的运动员到阳山一试身手。为表彰该县开展和推动四驱越野运动的杰出贡献,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授予阳山县“中国四驱之城,越野之都”的光荣称号。目前该县已形成了“广东第一峰”、“韩愈文化”和“四驱越野”三大旅游品牌和“第一峰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贤令山韩愈文化景区、渔水旅游风景区、玉龙宫”五大亮点的旅游新格局。其中广东第一峰景区已投入建设资金5000万元,跻身全市十佳旅游景区的行列,被评为清远市八景之一,去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

  创强达标不停步。今后,该县将继续推进珠三角后花园中的“特色园”建设,加快县城中轴线阳山大道、水轴线江滨路、文化中心、贤令湖的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将贤令山打造成为AAAA级景区,尽快建成神笔洞、洞冠温泉等景区,加快建设“广东第一驿站”,优化县域及旅游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将全县旅游事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人间常云桂林好只缘未到阳山来

  阳山因秦末置阳山关而得名,汉高祖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现全县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总人口52.95万人。

  区位优势较为突出。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与湖南省连接的重要地带,贯穿全境的107国道清连一级公路是通往珠三角以及内地的重要物流通道。县城距广州160公里,是粤西北地区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县(市)。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接近45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机24万千瓦,已跻身全国基本电气化县行列,被誉为“南国水电明珠”称号。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公路有国道107线清连一级公路、323线和省道260线、347线,各乡镇已通水泥公路,各行政村全部通公路。水路有小北江航道直达穗港澳。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阳山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公益林面积276万亩,居全省之首,拥有国家级南岭秤架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贤令山森林公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广东第一峰、溶洞、温泉、连江碧流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迷人,瑶族风情富有魅力,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众多遗迹与古老的北山寺凝重深厚。还有全国面积最大、条件最为优越的四驱越野车运动比赛和练习场地,以及“中国四驱之城,越野之都”的殊荣,令阳山成为广大四驱车爱好者和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面对阳山的灵山秀水,韩愈曾以“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的词句来赞美;现代北京诗人、书法家陈列先生发出了“山似琼岛云似海,水如瑶玉江如带。人间常云桂林好,只缘未到阳山来”的慨叹。目前,全县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10处,在建的景区(点)1处,正在规划的景区(点)3处。著名特产有阳山鸡、淮山、板栗、反季节蔬菜、洞冠梨、山竹笋、冬菇、生态茶、黄坌茶、食用菌以及小北江河鲜等。

  后发优势不断凸现。近年来该县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03年以来,全县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20多宗,合同资金近7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近20亿元,去年首次实现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国税、地税收入突破一亿元大关。阳山已由一个贫困山区发展成为一方投资和建设的热土。

  本版撰文:梁有华唐志荣

  图:

  温泉区风景怡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摄影:梁文讯、唐志荣等

  省委副书记欧广源(中)在市、县领导陪同下到阳山视察

  石天曙为阳山授四驱之城越野之都牌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