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哥德堡号渐行渐近 黄埔古港整治工程九成完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24 南方日报

  哥德堡号访穗

  本报讯随着哥德堡号“脚步”的逼近,广州也在夜以继日地进行黄埔古港、南海神庙的工程施工。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7月中旬前哥德堡号广州停靠点的整治工程将全部完工,其中黄埔古港在明日凌晨之前清场,南海神庙周边环境的整治也将在10日前完成。相关负责人表示,工期短以及连月来的暴雨、暴晒天气是按期完工最大的“拦路虎”。

  [黄埔古港]

  仿古建筑外部建设基本完成

  黄埔古港是瑞典贵宾的启航地,建设工程包括道路、仿古建筑、古港公园、水利堤岸建设和旧房屋整饰、景观整治工程。记者昨日在黄埔古港看到,古栈道加固和堤岸198米长的直立式挡墙建设已完工,仿古建筑的外部建设也已基本完成。现场还在进行部分残留淤泥的清理。据悉,古港总共清淤6万方,清淤后码头池底标高为珠江高程-4.6米。

  仿古建筑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毕,内部的部分脚手架正在拆除。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埔税馆、永靖营、买办馆、夷务所四座仿古建筑将在明日清场之后开始进行布置内部展示区。

  古港的道路上铺满了泥沙,雨天过后显得有些泥泞。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铺上这些泥沙是为了养护新建成的道路。据悉,古港90%以上的工程已经完工,明日凌晨之前大的建设项目都将撤场。

  哥德堡号纪念雕塑作为古港公园的一大景观也已经“亮相”。记者看到,铜雕哥德堡号模型镶嵌在刻有繁华广州古港画面的石块上。据雕塑设计者介绍,浮雕墙总长5.2米、高3米、厚1米,重约40吨。由三块巨石合成的浮雕石墙象征断裂的历史和年轮。目前雕塑已经基本完工,当年的航海线路图近日将雕刻上去。

  [南海神庙]

  庙前开挖120亩人工湖

  南海神庙景区整体布局包括北广场区、庙东西两侧休闲活动区、南广场区、人工湖滨水区和旭日商业街五部分。全部工程建设将在10日前完工。

  据黄埔区建设和市政局局长徐锐介绍,将要进行祭海仪式的南海神庙周边环境整治将在10日全部完工。记者看到,神庙南面1万平方米的南广场路面基本已经铺设完毕。

  而南广场是迎接哥德堡号活动的主广场,处在由神庙仪门、“海不扬波”牌坊和清代古码头所构成的中轴线上。清代古码头和现代的游轮码头两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既有对比,又有历史的延伸。

  记者看到,庙前开挖了一个面积为120亩的人工湖。这一人工湖可让游船直接到达庙前广场。由于湖区的最大宽度达120米,完全可满足游船在湖区掉头的需要。而南面主湖区的南北两座小岛各有一座景观行人曲桥,方便游人观赏湖中景色。

  [施工难题]

  时间短天气差施工部门多

  哥德堡号将停靠1个月的洲头咀码头,该地区的环境整治也将于中旬完成。该地区整治范围大约8万平方米,其中展示区占地3万平方米,包括哥德堡号博览园、贵宾停车场、贵宾通道等。博览园分为国内、国外展示区。据悉,洲头咀码头航道疏浚工作已完成。该地区环境整治项目的总体拆迁量为3万平方米。

  据黄埔古港和南海神庙工程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工期短是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室内的工程24小时都在不停地进行。此外,天气也成为障碍。“4月份以来的90天里,有30天是暴雨天气。雨停后就是炎热和暴晒。这样,室外施工就无法进行。这些都给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记者还了解到,施工难度除了天气和时间原因之外,施工单位之多也造成不便。据悉,黄埔古港的施工单位就多达12家。

  清代码头预留亲水带

  瑞典客人可在码头边洗手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黄埔区获悉,由于南海神庙明、清古码头等考古新发现,整个整治工程都体现了历史沉淀与现代开发的结合,来自瑞典的客人将从现代的游轮码头上岸,与清代码头和明代官道擦身而过,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清代码头成迎宾广场中轴线

  据南海神庙负责人黄应丰介绍,南海神庙自去年底邀请广州市考古队进驻,以配合整治工作的进行。经过7个多月的勘探和考古,先后发现了几处遗址和不少出土的文物。

  其中,清代码头位于“海不扬波”牌坊的南面,有9级亲水台阶,从庙前延伸到码头平台,充分体现了九五至尊的皇家气派。昔日参拜南海神庙的航船都在此停靠。作为迎接哥德堡号活动的主广场,南海神庙南广场区的建设主要围绕清代码头展开,整个广场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周边配套1万平方米的绿化。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正在修复和改造中的清代码头成为了南广场的中轴线,为突出古码头的视觉效果,广场的中央部分还进行了下沉处理。古码头两边预留了亲水带,“瑞典客人和市民能走下阶梯,在码头边洗洗手,感受珠江水的气息。”黄应丰说。

  在南广场的最西侧,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条壮观的明代庙前古道。此路东西走向,麻石铺得整齐壮观。目前为不阻碍整治工程,古道已经被回填。但黄埔区建设和市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古道日后将修建成栈道,方便市民参观。

  珠江边首次发现米字文陶片

  据黄应丰介绍,在南海神庙浴日亭章丘岗脚下,挖出了6个考古坑,出土了战国到南越国年代的回纹、网纹、方格纹、米字纹的纹印陶片。据悉,这些陶片在白云区的龙眼洞、萝岗区的暹岗洞、黄埔区的姬堂村山岗都先后发现过。这次发现填补了广州珠江边之前没有这些文物存在的空白,证明战国至南越时期,南海神庙一带已经是繁荣热闹的商业地区。

  另外,本次考古勘探是南海神庙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土了大量的器皿文物,有战国至南越国、汉代的纹印陶片,南朝至明清的砖瓦,宋代至当代的碗、瓶、缸、罐、碟、盒、杯等器皿。最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一座道光二十八年雕成的“大安神座”石构件。据悉,这个石构件的复制品将作为瑞典国王的礼物。

  目前,黄埔区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已对文物作出防虫、防蚁、防雷等措施,特别是对明清石狮、各时代碑刻进行防腐、防潮处理,以及设立典藏室保护可移动文物。

  黄埔区3件礼物赠瑞典客人

  件件体现广州特色

  本报讯哥德堡号预计18日抵穗。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哥德堡号客人到访南海神庙时,黄埔区将送上3件能体现广州特色的礼物。

  第一件礼物是南海神庙考古新发现的道光二十八年“大安神座”石构件的复制品。

  第二件礼物是一对广彩花瓶,上面印有清代《波罗外记》中记载的一幅南海神庙全图。

  第三件礼物是一个用广绣串起来的花环,花环上挂有一个用黄杨木镂空雕刻成的6层圆球,圆球上镶嵌着9颗红豆。

  另外,从7月18日起,南海神庙内将举行三场展览,为期一个月。一场是出土文物展,一场是广彩陶瓷艺术展,一场是建筑石雕陶瓦展。

  专题撰文

  姚艺曲严丽君李志立

  丘秉春张小粤王铭

  图:

  黄埔古港的堤岸上已挂起了红灯笼,远处新建的古黄埔税馆、夷务所和古兵营等仿古建筑群已基本建成。符超军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