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少药品仍“一药多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25 南方日报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已于6月1日正式实行,记者调查发现——

  不少药品仍“一药多名”

  药监部门:6月1日前注册且明年6月1日前出厂的药品,只要符合原规定可在有效期内销售

  本报讯(记者/张玮实习生/陈杰)近几年来,几家药厂甚至几十家药厂同时生产一种药品,却因采用不同商品名,造成了“一药多名”现象,给一些药价虚高埋下伏笔。为抑止此现象,自今年6月1日起,新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正式实行。但近日,本报却收到不少市民的来电,称新规实施一月,店内药品仍是“一药多名”。为此,记者走访了深圳部分药店,发现反映情况属实,且不少药店店员对新规定并不知情。

  市药监部门对此解释,今年6月1日前批准注册且明年6月1日前生产出厂的药品,可以在药品有效期内销售使用。而明年6月1日起生产出厂的所有药品,其说明书和标签则必须符合新规定的各项要求。

  【新规定】

  包装要突出药品通用名

  据了解,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包装和宣传中弱化了用来说明药品主要化学成分的通用名,而强化药品的商品名称,以致市场上同一药用成分的药品存在多个名字,价格也不一样,容易误导消费者用药,导致部分药品价格的虚高。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6400多种药物中,常用的有2000多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商品名竟多达数万种,“一药多名”现象严重。

  为此,今年3月中旬,国家药监局颁布《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并要求从6月1日起实行新规定,药品必须使用通用名称,且在包装上显著标示,商品名的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的二分之一;除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成分相同但剂型或规格不同的,应当使用同一商品名称。禁止借“一药多名”夸大疗效、提高售价,如果消费者受到“一药多名”的包装或广告欺诈,可以向药品监管部门和消协举报,要求赔偿损失。

  【记者调查】

  药品商品名比通用名显眼

  然而在新规定实施一个月之时,不少市民来电表示,药店内药品仍存在“一药多名”现象。“眼药水主要成分是氧氟沙星,可药厂又分别给它取了泰利必妥、安利滴眼液、贝利德、奥复星等别名。名称不同,价格自然不一样,同样剂量的药,便宜的只要几块钱,贵的每支高达21元,真不知道该如何挑选。”眼疾患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原本以为6月后情况会好些,但并不尽然。

  针对此情况,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药店,发现市民反映的情况属实,许多药品仍然是商品名显眼,通用名字号较小且颜色不醒目,不易被人发现。在怡和堂药店,记者仔细数了数陈列在柜台中的药品,最常见的成人感冒药,共有34种。其中感力克、太福胶囊、快克、感克、必康,这些感冒药说明书上标注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酚氨基酸、盐酸金刚烷胺等,疗效大同小异。儿童感冒药小儿复方氨酚烷氨也有六七种,分为散片、胶囊及颗粒,售价从1元多到11元不等。

  【部门回应】

  新旧规章过渡有缓冲期

  随后,记者采访了药监部门相关人员。据其介绍,根据国家药监部门规定,新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确实在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以前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同时废止。

  但为了使新旧规章平稳过渡,相关规定表示,自今年6月1日起,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并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补充申请。在今年6月1日前批准注册且2007年6月1日前生产出厂的药品,其说明书和标签符合《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要求的,可以在药品有效期内销售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多属于这种)。而明年6月1日起生产出厂的所有药品,其说明书和标签必须符合新《规定》的各项要求。

  名词解释

  药品通用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正式记载的药名,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且任何药品说明书上都必须标注。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药物的主要成分,如青霉素、阿斯匹林、阿莫西林、吗啡、哌替啶等。

  药品商品名——即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不同厂家可能生产同一种药品,甚至同一厂家可能生产出同一种药品的不同包装,不同规格类型。如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药,它的通用名是乙酰氨基酚,不同药厂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