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生去农村工作就是去农村当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37 正义网

  昨天,市委市政府在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召开“首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欢送大会”,热烈欢送2016名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据透露,今后北京将继续扩大大学生“村官”规模,计划用3年时间共聘用8000名大学生“村官”,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力争实现每村有2名大学生。(《京华时报》7月4日)

  让大学生去农村工作,这原本是个不错的政策,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同时也

能让农村受益。但是,目前有一种不太好的趋势,就是简单地将去农村工作等同于去农村当官,这样的做法,是很容易形成一种新的“造官运动”,并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农村之所以落后,就在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落后,因此,农村最需要的应该是农业、医疗等技术人员以及教师。至于村官,农村虽然也需要这种可以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但相对于技术人员和教师,村官的比例应该非常之低。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口角度来说,立足于教师和农业医疗等技术性岗位,更能发挥作用,也更能带给农民实在的利益。毕竟,村官的职位并不是大学生都能胜任的。

  因此,目前大学生去农村工作的重点应该定位于技术性岗位,当村官固然也可以,但人数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就有浪费人力资源之嫌疑。至于3年聘用8000名村官的做法,是大可商榷的,这相当于每天制造8名大学生村官,这样的做法,是否有形式主义之嫌疑,是很有必要怀疑的。

  另一方面,过多地在大学生去农村工作派发村官乌纱帽,也是容易影响这项工作的纯洁性的。而且北京的相关政策规定“对非北京生源大学生村官,经考核合格后可解决北京户口。”既当村官,又能解决户口,而且要聘用的村官量如此之大,真让人担忧会不会有投机者混入其中,这样的投机者其志不在农村,而在于难得的北京户口,他们如果当村官,绝不是农村之福。

  农村要吸引人才,光靠村官的头衔是靠不住的。要切实作好大学生去农村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听听农民们自己的心声,要让他们自己谈谈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而不能将农民置身事外,更不能让他们被动接受下派的村官。在派多少大学生村官以及需要多少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问题上,一个原则就是:让农民自己做主!

作者:欧木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