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陪考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38 重庆晚报

  儿子是去年参加高考的,有些事儿现在想起来好像刚刚发生。

  我有位老同学在大学教书,为向他请教报考事宜,5月初我曾带孩子专程去了趟南京。上了火车,坐定后儿子便将外语课本打开放在茶几上读起来,引起旁边两位中年女士的注意。她们问我儿子在哪儿读书,我告知附中,这更引起她们的兴趣,原来她们的孩子也毕业于附中,去年分别考取了北大和复旦。因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第一个送到学校的,儿子记忆

犹新立即报出这位师姐的名字,大家随即有了“他乡遇知己”的感觉,要说的话就多起来。两位女士在获悉我们此行的目的后,衷心祝愿儿子心想事成。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返回的车上我们又相遇了。作为“过来人”,她们毫无保留地传授如何过心理关、估分和填报志愿等经验,使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望着俊朗挺拔又腼腆喊着她们阿姨的儿子,两位女士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下车前,她们给儿子留下电话号码,让他“金榜题名”时告诉她们,分享喜悦。

  因为高考提前到6月,所以天不热,但我们还是“奢侈”了一回:往返考场统统打的,这其中又遇到两位热心的司机师傅。

  第一位是位满脸沧桑的中年人,他瞧着我们的模样就知道是“赶考”的。师傅一口郊县口音,他说昨晚才将自己的儿子送回去让他今天在当地应试,在此之前孩子一直在市里借读。这些年来他在这儿边开车开边照料孩子,既当爸又当妈,辛辛苦苦地就是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毕竟,高考给普通百姓带来一次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因而许多人为此无怨无悔地投入。很快到了考场,他说今天他请我儿子的客不收费,我们亲切握手,相互祝愿。

  另一位“的哥”是本市人。那天坐他的车已讲好了线路,中途儿子突然提出要绕道喊一位同学。我怕耽误,没同意。司机师傅劝我说,今天是特别的日子,遂孩子的愿吧,让他保持好心情,并言明不管多远只收起步价。在接到同学后,师傅又问儿子:“小老板,还要去哪儿?”后来,我付10元钱给他,可他却坚持找5元钱给我,还拍着我儿子的肩膀让他沉住气好好考,不要着急。

  在期盼中,让人魂牵梦绕的日子终于过去。儿子发挥正常,超过了重点本科53分,7月上旬便收到了他心仪已久的那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欣喜之余,再回头想想,成绩其实并不是儿子一个人取得的,其中得到了许多他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的帮助与鼓励。我经常提醒儿子,要时时刻刻谨记于心!

  李文忠

  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