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研究生就业率“造假”击中教育的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47 正义网

  因为没有签署就业协议,中国矿业大学的部分MBA毕业生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尽管他们的学业早已顺利完成。为了拿回本该就属于自己的一纸证书,一些学生只得无奈地找到一家外地单位挂靠,签署一个“莫须有”的就业协议。学生们怀疑,学校此举是为了维护就业率。据称,2005年该校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9.3%,而按照要求,今年的就业率要超过去年。6月30日,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MBA应届毕业生赵国荣,前往校MBA管理中心办公室领取毕业证。但这一次,他又扑了个空。(《新京报》7月5日)

  这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率格外受到关注,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成了这个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考量。为了维护高水准的“就业率”,一些大学便开始在学生的“就业率”上做文章。据《新安晚报》6月25日报道,高校毕业班学生即将毕业离校,但少数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少数毕业生就因此而拿不到毕业证书,个别甚至找到学校附近的小店随意“签约”。我省一位高校毕业生向本报记者反映说,他很快就要毕业离校,但学校一直不发给他毕业证书,向老师询问才得知,原因是自己没有找到工作,没有交已经签约的就业协议书,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所以拿不到毕业证书。如果说大学生们就业困难尚情有可原的话,如今连研究生的就业都要和“毕业文凭挂钩”就很值得人们反思了。

  为何会有研究生就业率造假现象的产生?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了怎样的一种社会困境?颇耐人寻味。可以说,这种现象击中了研究生教育的软肋。

  首先,说明了研究生教育上的盲目扩招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几年,不但大学扩招成为一种趋势,研究生的扩招同样“疯狂”。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在校研究生数量已达几十万人,相当于恢复高考后大学生的在校数量。如此多的研究生,当然会形成就业压力,如今不仅大学本科生难找工作,就是一些研究生也步入了“找工作难”的行列。前几年研究生找工作还不算难题,当下研究生找工作则“难度系数”增加了许多。

  其次,说明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盲区。按说,研究生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们被形容为“高端人才”,就业按说应该不成问题,可为啥就业时就偏偏遭遇“闭门羹”呢?我想这与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有关。当前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是“跟着社会需求走”,而是采取了一种“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方式,不管社会需求如何,盲目地在制造和生产人才,殊不知,这些人才并不是社会急需的,他们受到社会的冷遇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次昭示了社会对需要人才的务实与理性。当下一些企业为何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感兴趣,而对高技工却“情有独钟”?这是因为,有些本科生、研究生除了高分低能外,他们并不具备相当的技能操作,很多高文凭者陶醉于“纸上谈兵”,这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需要的是既能有专业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人才。只有文凭并无技能的人才在企业并不受欢迎。

  中国矿业大学这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不惜采用造假的手法,这对人们是个很好的警醒,人们应该从中反思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了,不能再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了,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端人才,而锻造出的高端人才却遭遇“滞销”的尴尬困境,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个好事情。愿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别再陶醉于“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方式,研究生教育要紧紧跟着社会需求走,要走“适销对路”的路子,否则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研究生被“滞销”,不信大家走着瞧。

作者:肖秀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