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大清华缺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0:41 贵州都市报

  内地的学生纷纷选择香港高校,这本身就耐人寻味

  时值国内参与高考学生纷纷开始择校的时机,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他们的声誉已经在遭至多方质疑。对于它的未来走向说法多多,很多人更是担心他们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地位不保,或者与一流大学名不符实(据7月1日《财富时报》)。

  事实上,个人以为,上述结论本身并不完全正确。这是因为目前就实力而言,在国内、至少在内地,清华北大的实力仍远非其他高校所能望其项背。然而问题在于,清华和北大在国内即使永远保持优势,但是面对本土之外高校的成长却始终无动于衷的话,那么这毫无疑问都是一种耻辱。

  内地的学生纷纷选择香港高校,本身并不能说明学生及其家长都是出于高额奖学金而去的。相反,一个在内地读4年本科不过花费数万元的普通家长,心甘情愿要到香港花40万元读大学,这本身就耐人寻味———他们到香港去寻找什么,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内地高校究竟缺少哪些东西?

  事实上,从办学思路上来讲,清华北大一直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在办学上,不愿意和其他高校进行公平竞争,一味延续向政府要钱、要特权办教育的老路。不客气地讲,清华北大今天之所以在内地仍然居于领先地位,不在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不在于其学术氛围的创建、更不在于师资力量和国际声誉的建立,不过是因为政府要“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高校罢了。说穿了,北大清华是教育部一直要树立的品牌。这样两所只会烧钱的学校,缺乏竞争机制的刺激,不堕落到“二流大学”才怪呢。

  清华北大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是各地高校的教育样板。事实上,一直以来,政府对高校仅仅只是投资,却始终缺乏有力的业务考核手段。由于政府这只有力的大手的牵制,高校内部本身就是一个官场。这样,学术氛围创建的初衷就被扼杀了———大学里的一群知识分子,不是要进行学术研究,而是要拼职称、拼位子。在这种环境里,谈什么创新与发展?与时俱进究竟从何谈起?而内地的高校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被政府投资的规模和教育部的等级限制住了,它的发展前途如何,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不容更改了。这实在是一种悲剧。

  曾几何时,提到北大,大家众口称赞“北大精神”。以提倡“自由、民主”而出名的北京大学,曾经众星璀璨。然而今天的北大清华,你的精神究竟在何处?究竟哪一种领先于民族甚至领先于世界的理念出自于你的校园?!

  北大清华退步了,甚至可以说在国际上落伍了。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清华曾经引进了陈丹青等一批人才来执教,结果对方最终却因为不愿意接受体制的束缚而辞职。一所固步自封、津津乐道于数十年前辉煌的学校,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称得上是站在民族前沿的大学,你的先进性在什么地方?

  眼下,炮轰北大和清华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在对这种“时尚”进行质疑的同时,北大人和清华人不妨自我检讨一下:为什么你身上的问题如此之多,以至于落到众人所指的地步?

  和内地的高校相比,香港的高校没有内地某些高校的官场作风。单就这一点来讲,就是内地高校所望尘莫及的。除了健康的学术氛围之外,香港的高校一般都是中西合璧式的教育,东西方文化同时在香港交融,对于英语工具性的强调使得学生面对跨国公司能够从容应对。又由于香港高校和国际其他高校交流没有内地如此之多的限制,香港的高校具有信息量大、学术前沿性强等特点,这些优势,显然都是“政府办学模式”和长期以来“一包到底模式”所不能比拟的。而清华北大们,显然就缺乏这种机会和资源,更缺乏这种胸襟和气度。

  眼下,香港的高校终于来内地抢夺人才了。这无异于一整个鳗鱼船舱里被投入的那条黑鱼,希望香港高校的加入能够把北大清华的迷梦唤醒:一个不注重学术氛围的高校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只会从政府口袋里掏纳税人的钱、只会搞拔尖的贵族式教育的学校是可耻的。了解了这些,相信对于如何建设创新型的教学氛围、如何建立人文环境、如何重树大学精神,大家心里就有数了。作者:冯磊来源:新浪博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