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有限的生命与田野同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1:02 法制日报

  6月21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一场特别的报告会吸引了众多学子,尽管已进入期末考试,报告厅仍座无虚席。报告团成员深情地回忆、生动地描述,还原了一位爱岗敬业、科技报国的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仁崔。今年3月21日,在海南的福建南繁育种基地,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他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最钟爱的事业。

  1960年杨仁崔考上福建农学院,从此一直在该校学习、工作,为该校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

  进入农学院后,杨仁崔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农业科学。他立志要培育出适合中国栽培的水稻,彻底解决中国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自此,寻找新株型,培育好种子,成了他及周边一批农业科学家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在这个被认为最辛苦的研究领域坚持了40多年,在许多水稻育种基地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1995年,杨仁崔建议我国推进“中国超级稻研究”的立项工作。1996年6月,中国超级稻选育项目启动,中国超级稻专家委员会同时成立,由杨仁崔出任常务副主任。

  杨仁崔先后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其中有6项居国际领先水平。他领导的研究所率先把辐射诱变和生物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培育出了新型杂交稻“e-杂交稻”,基本上解决了我国杂交稻制种的包穗问题,由此引导了杂交稻种子生产及杂交稻育种的技术变革,被袁隆平院士称为“对杂交稻事业的一大贡献”。2005年,他又成功地把中国70%以上的籼型杂交稻和部分超级稻改造成为杂交糯稻或超级杂交糯稻,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此外,他还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课题30多项,鉴定科技成果近20项;育成水稻良种15个,推广应用1500万亩以上;率先发现、定名并向国际学术组织登记水稻基因2个,克隆水稻长穗茎基因2个,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扩大了我国水稻育种科技在世界上的影响。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杨仁崔坚持教书育人,先后培养出博士生12名,硕士生15名,博士后2名,是一个备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杨老师从来就是这样,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林龙湘是杨仁崔在海南逝世时唯一在身边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杨仁崔逝世前,3月8日,他从福建来到三亚基地,早上10时到,把手里的包一放,就带着学生下田观察、讲课,直到下午5时多才离开稻田。就这样连续忙了3天,直到10日中午病情发作。

  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记者发现,其白色的外墙上镌刻着六个大字———“希望在田野上”,据说这是杨仁崔教授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称得上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据新华社福州7月4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