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政绩突出"不能与"免试读研"划等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4:19 四川新闻网

  日前,北京一所著名高校为鼓励大学生当“村官”,公布了一项优惠政策:3年合同期满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推荐免试读研。

  大学生当“村官”,有多方面意义:可以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建设新农村;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实践才干;还可以解决就业难、倡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但是当好了“村官”就可以免试读研,把“政绩突出”与“免试读研”划等号,却是一种人才观的错

位、对人才标准的混淆,不可不察。

  首先是人才观的错位。“读书做官”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能做好官,“学而优则仕”。实际上,做官有做官的学问,从政需要从政的才能。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到农村去任职,肯定会给农村带来一些新气象。但是他们大多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所学知识也不见得能在农村用得上。让一部分有这方面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到农村经受一段时间锻炼,在招收公务员等“从政”人员时,优先从这些人中选拔,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村官”不必都是大学生,更不必是研究生。否则,易于助长“读书做官”(哪怕是“村官”)的观念。

  “政绩突出”与“免试读研”划等号,更是对人才标准的混淆。读好书就能做好官固然不对,做好官就一定能做学问,更是大错特错。当干部需要的是领导水平、协调才能,而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研。理工科研究生不用说,即使所谓非学术性的研究生教育,也要求学生真正对学术感兴趣,能够心无旁骛、潜心学习。这与当好领导干部所需要的综合协调、热爱社会活动等能力不是一码事。因此,我们才把人才区分为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类型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不可一把尺子量人、用人。

  大学生当“村官”,前提应当是喜欢行政工作,有领导人才的潜质,并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如果发现自己仍然对学术有兴趣,不妨通过自己的学习,考回校园。当然,在一些需要一定实践经验的科目中,可以出台对这类考生予以一定加分的规定。如果确实“贡献突出”,显示出了领导才干,则大可不必“免试读研”,以免既浪费了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才,又降低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士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