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民心向背是检验政党先进性的试金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4:28 四川新闻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人民日报》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程。在这85年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

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改变了中国人民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大事,无一不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也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也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庄严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信条。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天起,就强调走群众路线,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凡是坚持这一条,党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凡是背离这一条,就会遇到激流暗礁。党的四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重视群众利益,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常常以自己革命工作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群众不跟你走,你就一事无成。”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就是解放生产力,为人民群众谋求长久幸福。

  历史证明,在几代领导集体英明领导之下,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国际风云变幻,之所以能够永葆革命的生机蓬勃,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依靠人民群众经住了风雨波浪的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保持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在过去,人们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比成鱼儿和水、瓜儿和秧、种子和土地、儿女与母亲的密切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期执政的稳固地位,和平年代的优裕环境,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既给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党群关系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

  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作为一个具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有义务、有责任保持住自身的先进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而努力奋斗。(赵学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