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坛多点新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4:30 新民晚报

  

  张晓然

  老早文坛有点新闻,就会被大家讲来讲去,一点点小事也会弄得满世界知道。如今,冷清了。偶尔爆出件新闻,也仿佛流星,划道光影,瞬间就消失了。啥道理?原因好讲出

蛮多,但依我看,关键是文坛新面孔太少了。新面孔少,好白相的新故事也就少,没劲!

  昨天看文学报,讲前两天上海有个文学周开幕,首场演讲是王安忆和莫言,自然是有份量的“老面孔”,当介绍他们是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时,有读者当场开销,甩份量勿轻的闲话过去:“十年前你们是‘中坚’,现在你们依旧是‘中坚’,十年后你们还是‘中坚’。这是否意味当代文学缺乏新生力量?”两位“中坚”好像蛮闷的。其实,新面孔少,勿怪“老面孔”。他们名气碰碰响,已经有了文坛举足轻重的位置,又没人讲,侬这只位置不好再坐了,人家当然要经常发发力。

  前不久,观战“韩白之争”,发现一个说法蛮怪的,讲要进文坛,搞只位置,是要有人发“通行证”的。啥人发?当然是一言九鼎的文坛“大腕”,可以一评定侬终身的“权威”,如果这些“瞎结棍”的人认可你了,经常推荐啥人参加全国性的文坛会议,获几只赛过“通行证”的大奖,你就拿到“证”了。反过来,“结棍”者如果看勿惯某些新面孔,新面孔只能在网上瞎混混。就是出几本书,卖得勿错,也没用,有句话叫“进得了市场,进不了文坛”。

  我不相信上头的讲法,因为也认得点文坛“大腕”,都是好人啊!文坛新人出勿来,他们急也急煞了。但前辈只不过是“恨铁不成钢”,你们怎么弄来弄去,成不了“大器”呢?可是,一些生猛的“80后”青年作家就是勿买账,讲阿拉观念勿同,你们文坛模式陈旧了,老早谈勿拢了,这文坛他们还勿想进呢!

  难弄了。一边是读者嫌文坛老面孔太多,恹气,一边是新人还不想进这只“官”味太浓的文坛。哪能办?有人讲,只要导向自己把好,就让文坛进市场好了,新面孔、老面孔,市场都欢迎,只要是“好面孔”,就买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