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陈水扁向李远哲致歉说开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6:11 中国台湾网

  陈水扁日前在台湾“中研院院士会议”上向“院长”李远哲“道歉”,对此,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进行了评说。

  社论讲,陈水扁的“道歉”台词既陈旧又看不到真诚,从某个角度看,倒比较象对李远哲多年力挺的总结性“感谢”。

  在“院士会议”上作如此个人化的政治表态,多少有些矫情。第一,“院士会议”不比官田宗亲家祭,陈水扁在“院士”群集的学术场域作自己的政治演出,其实是失格的。第二,扁“政府”施政无能,是愧对全体台湾民众;但陈水扁选择向李远哲公开致歉,好象这是两个人的私事一样,而李远哲竟也欣然接受。两人都错将“国事”当私事,显得极为突兀。

  社论指出,不难想象,这也是陈水扁对李远哲最后的致意了。今年十月,李远哲即将卸下“中研院院长”职务。他原来拥有的崇高道德形象和诺贝尔学术光环,竟因三番两次挺扁的孤注一掷,已在无能又失德的扁“政府”身上赔得精光。十二年的“院长”生涯,不幸要在声望低潮画上句点,这是李远哲要为挺扁付出的代价。

  除了这点“人情债”,陈水扁早已用行动证明他不需要李远哲:从“国政顾问团”的迅速退位,到“两岸传话人”身分的破灭,到教改的徒劳无功,李远哲对陈水扁的“良师益友”角色,其实更象是一座被丢弃的神主牌。而陈水扁还有两年任期,未来恐怕李远哲所需于陈水扁的还多一些;这点,从陈水扁刻意透露李远哲求他协助取得军方土地,已可嗅出端倪。

  这正是权力无可救药的傲慢。即使历经罢免和弊案冲击,陈水扁一方面诉说着自己的愧歉,一方面却仍大剌剌地炫耀自己的权柄,说自己要说的话。也正是这种心态,卓荣泰胆敢以台“总统府副秘书长”之姿跻身“院士”合影的前排尊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社论写道,从这样的脉络看,陈水扁向李远哲致歉,不啻是他再度践踏台湾最崇高的学术舞台,也是一个政客对一个知识分子良知的最后压榨。

  试想,陈水扁执政六年,摧残了多少台湾固有的价值?他挑起族群对立,制造蓝绿对立,更让原本蓬勃的社会中间力量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以李远哲为首的“国政顾问”菁英全部喑哑无言,这是多么惨痛的社会损失?陈水扁让社会良知发不出声音,现在,他又试图以道歉堵住李远哲的嘴巴,这难道不是对知识良心的绑架?

  社论表示,在台湾人民眼里,陈水扁其实是一个信用破产的腐败政客,而李远哲则是个过度天真的知识分子。问题是,对于自己无怨无悔支持的政治人物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李远哲本人不会感到自责、愧对人民吗?六年前公开挺扁,“向上提升”的憧憬是迷人的;但六年后扁“政府”失德失能,李远哲还发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批扁声明,再度挺他度过罢免,并期待他会好好努力。难道说,这就是李远哲的反省?

  社论认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李远哲不仅让自己卷入浊恶的政治漩涡,他也让自己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可敬与可爱。他当初不惜选边的热情,是值得钦佩的;但他如今仍把自己看成陈水扁的“命运共同体”,不仅失去认错的勇气,也失去了挑战新贪腐政权的知识良心。这个李远哲,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李远哲,因为他已无法分辨自己支持的是“价值”还是“政权”。

  如果李远哲接受陈水扁的道歉,别忘了,他自己也欠台湾人民一个道歉。

  社论最后讲,对政治看似生疏的“中研院”新“院长”翁启惠,倒是说出了睿智之言:“不懂的事,就不要参与。”他应该看清了李远哲的殷鉴。(海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