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住房自有率”争议背后的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6:15 国际在线

  作者:莫林浩

  最近,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束克欣关于房地产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很大争议。他认为,让大家都去买房居住,这是非常危险的导向。正常的住房消费比例应该是30%的人买房,而据我国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接近82%,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中国青年报》7月5日)

  束克欣的观点遭到了很多批评。长期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媒体人士沈晓杰发现,建设部官员在计算住房自有率时混淆了两个概念,一是住房私有与住房自有的区别,二是建筑面积之比与户数之比的区别。如果按同一标准计算的话,根本得不出“中国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的结论。

  原来,所谓的“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不是盖房子盖出来的,而是相关官员做数字游戏做出来的。那么,这种虚构出来的“世界第一”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这个“世界第一”充分展现了政府的政绩,中国现在的住房问题已经解决得比发达国家都好得多了。用束副司长的话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仅用几年时间,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世界第一,政府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真是政绩显著啊。

  其次,这个“世界第一”说明了,“买房贵”责任不在于政府,而在于老百姓不理性的消费需求。“居住必买房”的导向造成了房产市场的火爆与房价的高涨。

  可惜,这个“世界第一”不过是用鱼目混珠、偷梁换柱的把戏玩的数字游戏。

  其实,房地产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根本不在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是否理性。住房不仅仅是耐用消费品,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自古就有的基本需求。正因为住房的这种特殊属性,为买不起房的低收入民众提供住房保障就成了政府的责任。可是,某些政府官员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住房的特殊属性,把它看作一个纯粹的消费品,并把问题归结于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够理性。

  平心而论,“居住必买房”确实不是理性的选择,但是老百姓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问一句:政府为那些买不起房的家庭做了些什么呢?在这方面,政府是难辞其咎的。欧美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能按照住房“市场——救济型”或“市场——福利型”的政策导向来保障“居者有其房”,在我国的住房改革过程中,却只有市场而无“福利/救济”。政府所采取的租赁住房补贴、经济适用房建设等住房保障政策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数目众多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正是因为政府公共角色的缺位,住房保障制度的缺失,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只得无奈地涌入房地产市场寻求解决办法。这样,住房问题就演变成了一个消费问题而不是民生问题。在房价走势,住房自有率高低的争论中,民生取向以及政府在百姓安居中所要扮演的重要公共角色被遗憾地丢弃了。这才是“住房自有率”争议背后的真问题。

  

  审稿:刘恩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