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救赎》:来自南非的馒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6:18 新京报

  《救赎》实在是够不上“黑帮”的级别,它是一部虚情假意、假模假式的典范。

  看过《Tsotsi》的人大概都会同意我这个说法,把这部南非片子引进内地公映,唯一值得表扬的是,引进方把片名从之前的《黑帮暴徒》改成了《救赎》,政治上非常正确,商业上也非常诚实。

  因为《tsotsi》实在是够不上“黑帮”的级别,让人联想到《教父》那样的经典,实际上却是一部虚情假意、假模假式的典范。一个长相忠厚的黑人小混混发脾气把同伴暴打一顿,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杀人抢车,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匪所为,不如说是青春期躁动的夸张。当然如果电影按照这个轨迹继续下去,尚有成为一部格调一般而内容刺激的武打片的可能。但是小混混在抢来的车里发现了一个婴儿,情节到此急转直下,混混注视婴儿的眼睛浮现出欲罢不能的爱意,黑暗的天空中出现天使翅膀扇乎来的光芒。

  此后的一切,情真意切,水到渠成,“他渐渐变了,善良的本性被呼唤出来”,最终亲手击毙作恶多端的同伙,将婴儿送还到亲生父母手上。是的,那个婴儿完全成了一个人性本善的符号,全片构思的形而上程度,放眼去年世界影坛,只有《无极》里的那个馒头堪堪可比。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无极》实在要比《救赎》好看,尽管在颁奖礼上,前者是后者的手下败将。

  说到颁奖礼,就终于说到点子上了,之所以会引进这个片子,也就是因为它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引进内地可供广大文艺青年观摩学习。联系到去年柏林金熊给了同样来自南非的《卡门》,世界影坛终于注视到了非洲电影的存在,在神秘的中国、混乱的中东之后,电影节评委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兴趣增长点———躁动的非洲。

  看《救赎》的感觉,跟若干年前看一些第六代三流电影的感觉是很像的,乍乍呼呼,使劲扮动物凶猛,细节粗糙,有了点经费不知道该投在哪块上。估计王导、娄导、管导诸位观赏本片,都有一种亲切感,“孩子,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国内影评人何为在上海电影节观看了《卡门》后,曾经悲愤地仰天长叹,为《孔雀》输给这样一部电影而叫屈。但是所谓世事轮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咱们占便宜的时候,何尝听到西人唱的怨曲呢。

  □本报文娱评论员 牛文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