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世界杯耗尽了媒体的新闻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6:24 浙江在线

  这两天围绕超女李宇春又有一些新闻。一是人们十分关心李宇春是不是已经考上四川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二是她在世界杯期间为各家媒体撰写的球评是否涉嫌抄袭。近日,李宇春在出席上海某牙膏品牌的活动时,就两件事一起作答。先交代球评并不是出自她之手,而是由公司的工作人员代为打理,再交代到目前为止她没有收到学校关于考试的任何通知,“有一半的把握吧!”(7月5日《新闻晨报》)

  这两件事从本质上说是相关的。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也要找人代笔,理由只是工作太忙。那么按照“工作忙”的逻辑,李宇春读研的目的显然也不是为了提高素质,增长知识,或者想提高素质,增长素质,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明星读研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必要因为一个李宇春再扎进这潭被搅的污浊的混水里。倒是李宇春写球评找人代笔一事,可以让我们反思媒体通过名人抢夺眼球这一问题。世界杯接近尾声,大部分出于窥探心理而卒读了“春春秀球”专栏的人,想必十分懊恼。语言稚嫩,工作多于评球,毫无美感的百字文,本来以交代自己的累,凌晨几点还坚持看球而博得读者的同情,可现在却令人大倒胃口。

  世界杯开赛的时候,纸质媒体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出特刊,一般由特派记者的独家报道、名家评球、读者评球、资料组拼所构成。大部分特派记者都是以一种虚假的现场观察来描述一场比赛,因为我们的大多数记者无法进入现场,他们的发挥空间只能是采访风土人情,写出游记一样的文字。而所谓的名家评球就是找一些明星、作家、其他著名社会人士从自己的角度评价一场比赛,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在交代自己的熬夜经历,评出来的也是同一个味道。李宇春评球就是如此,先写自己干了什么事,再讲自己好累啊,仍然坚持看完了球,我厉害吧?诸如此类,实在是无法入眼。而媒体还要申明,以上文字独家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这样的文字会有人来转载吗?媒体也真会开玩笑。

  据报道,世界杯开赛之际,李宇春与全国15家媒体签约开专栏,从6月10日开始连载,李宇春以每天一篇的速度,抒发自己的感受。有知情人透露,此次支付的稿酬每家媒体1万元,总共15万元。这个费用并不高,可见明星写专栏并不是为了这点微弱的报酬,而是要借世界杯提升名气。与此相关的是,媒体大肆炒作,以超女评球为自己报纸的一大特色,敬请读者关注。可结果呢?这一唱一和并没有引起大部分读者的兴趣,当然不包括“玉米”们。像小学生写观后感一样写球评,即便是明星,也不能产生很高的阅读率。

  当然了,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一个报纸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方式创造轰动效应,但是如果一个明星因为功利性目的而伪造文字,一个报纸只管以明星的名义吸引读者,而丝毫不必审查稿件的原创性,不尊重读者,那么这种合作便会显得鄙俗不堪。双方看似对世界杯充满激情,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以一种十分浮躁的心情在对待世界杯,明星为了开专栏的新鲜性,而媒体就是要不知疲倦地制造独家效应,可是哪里有什么独家呢?如出一辙的前方记者报道,毫无新意的名家评球,来源于网上的资料组拼,就这样摇摇晃晃地支撑起了媒体的世界杯报道。这足以显示出媒体已经普遍失去操作世界杯新闻的智慧与空间。

  像世界杯一样,什么事情一旦到了全球瞩目的地步,还想展现出媒体独特的新闻智慧,显然是无力的。媒体越是关注世界杯,它所能占有的独家资源就越少,不论是特派,还是名家,媒体都会将资源瓜分的一干二净。媒体新闻智慧被世界杯耗尽的突出表现就是,面对像李宇春一样,一天一篇,为15家报纸写独家专栏,我们的媒体也要忙的不亦乐乎。


作者: 肖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