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灵山卫:左关运河古长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18:53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孙伟庆 伊茂林 实习记者沙红翠安陵古城在胶南博物馆,记者见到了近几年在灵山卫附件出土的西周铜鼎、铜锛、陶器等珍贵文物,证明早在西周时期,这一带经济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查阅有关史料,西周时期灵山卫一带先为安国所有,后属莒国,莒国在此设安阳邑。春秋初期,莒国迁都莒(今日照莒县一带),安阳邑随即归属莱国。齐灭莱后,此地又归齐国并设安陵邑。安陵邑在齐长城之南,濒临黄海,建有安陵古港,是齐国的东方门户。按照古人对方位的称呼习惯,安陵邑又称左关。

  据胶南博物馆的同志介绍,清代咸丰年间,灵山卫一带曾出土过齐国的三种量器,其中有一件量器的铭文中有“处兹安陵亭”的字样。后来,郭沫若考证指出:此安陵即灵山卫故城,也就是史书中的安陵邑。这三种量器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量器是交换、买卖中的必用之物,在此出土,证明当时齐国在灵山卫一带设立关口征收赋税和交换商品。

  有意思的是,记者此前在黄岛徐山采访时,当地文管部门称,徐山齐长城的“东岭口”、“西岭口”才是左关,徐山所在的辛安街道办事处中的“安”字就来自安陵邑,证明安陵古城应在黄岛区。无论从出土文物还是地理位置看,安陵古城位于胶南灵山卫附近的可能性更大。不过,没有更明确、更有力的记载和实物,安陵古城究竟位于何方,学术界尚无定论,这倒为黄岛、胶南为开发旅游而在安陵古城所在地问题上争来争去提供了空间,他们的争论让一个本来就无定论的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军事要塞灵山卫北面靠山,三面环海,紧扼齐长城入海口,就是今天看来,依然峥嵘险峻,当年想必是齐国防备吴、越、楚的濒海军事要塞。如果说曾在灵山卫出土的齐国三种量器,见证了当时齐国在此设立关口征收赋税和交换商品的话,那么,此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剑、戈、矛、镟等武器,则见证了当年的刀光剑影。

  两千多年来,灵山卫战争连绵不断,尤以宋金陈家岛海战最为著名。1161年秋,金完颜亮“自将三十二路总兵官伐宋”,分四路进军,其中一路为海军。这支水军出胶州湾,大队舰船驻泊唐岛一线伺机南下攻宋,宋将李宝率军北上,与金军在灵山卫附近的陈家岛海面遭遇,两军激战,金兵全军覆没。宋军缴获无数,“余物不能举者,悉焚之,火四昼夜不灭”。此次海战粉碎了金从海道袭击南宋的阴谋,遏制了金兵南侵的野心,为南方发展和南宋偏安赢得了机会。

  明代,倭(古称日本)寇时常骚扰我东部沿海。1372年,明政府从内地迁民筑城屯守以备倭寇,这里的驻军因南面海中之灵山岛而把驻地称为灵山卫,自此,灵山卫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它虽是海上孤城,实为边疆要地,与当时的天津卫、威海卫齐名。

  清代,灵山卫仍是重要戍城。1898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令灵山卫镇驻地东部及灵山岛等地沦为德国租界。后来又几经变迁,最后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马濠运河 在黄岛,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纵贯市区,岸边是一处休闲公园,打拳的、舞扇的、踢毽子的,虽是盛夏,但在凉爽的海风中,公园里到处是健身、休闲、娱乐的居民。记者在岸边的一座小亭子里看到一块石碑,那是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新凿通马濠运河的碑记。从碑文看,原来这条河流是条已有近500年确切记载的运河。

  在与黄岛区文化艺术中心的负责同志和当地居民的交谈中记者得知,马濠运河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通海运河。北口为黄岛前湾,南口为唐岛湾,全长2.5公里。据《胶州志》和运河附近石碑记载,马濠运河是胶莱运河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马濠运河的开通,让古代那些南下北上的船只不必绕行今天的威海、烟台一带,而是穿越胶东半岛,由黄海直接进入渤海,不仅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避开了风大浪高的海面,航行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1537年重新凿通马濠运河的石碑对运河先前的情况并无详细记载,有人认为运河可能最早开凿于元代,但是实地考察可以看出,马濠运河与齐长城正好相接,是胶州湾通往渤海湾、辽东半岛,南下江浙乃至福建、两广地区的一条水上通道。

  查阅典籍我们发现,“马濠”在古代有两种写法,即“马壕”和“马濠”。其中两个“濠”(壕)字尽管写法不同,但都是“护城河”的意思。齐长城边上的这条沟为什么叫“马濠”呢?古人给事物命名是很讲究的,从“濠”的字意上不难推断,这条沟是古人用兵、打仗的“护城河”,它与黄岛一带的齐长城或许有着某些联系。根据运河与灵山卫、齐长城的地理关系,有人大胆推断,马濠运河的历史应该更长,甚至在齐长城修建的同时就已开通了,它当时可能是齐长城与安陵邑之间运输物资和安排驻军的通道。

  安陵古城今何在?开通运河为哪般?历史遗存只给我们留下了一点点印记,这为后人的研究设置了麻烦也提供了空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