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样的环保细节让人感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0:16 红网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5载岁月,铁路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在“生命禁区”里修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同时也使之成为国内工程建设史上典型的生态环保样本。

  青藏铁路建设中,许多的环保细节让人感动。比如:为确保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铁路沿线精心设置了33处动物通道;为保护好高原植被,施工人员先将草皮切成块,

连同土壤一起搬到草皮移植区,路基成型后,再把草皮移植恢复到路基边坡上;为防止施工污染湖水,建设者们用24万多条装满沙石的沙袋沿错那湖一侧堆码起一条长近20公里的防护“长城”;通车后,列车内的污水和生活垃圾也并非沿线排放,而是集中收集后,通过“垃圾列车”运往格尔木进行处理......这让笔者不仅想到了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上游围堰爆破前,为减少和避免围堰爆破产生的水下冲击波对鱼类的伤害,工作人员曾采取超声波驱鱼。

  其实,不仅是重点工程,人们由衷地期盼,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都能于细微处洞观到环保的影子、体味到细节的感动。因为,能否把环保放在首位,能否在细节上做到环保,不仅是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考量,这也是对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真正高度负责的体现。

  反观国内一些地区、企业上项目、搞工程,为了出显绩、求近利,明知项目污染严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其亮绿灯;明知污水没有达标处理,默许甚至怂恿属下偷排偷放;口头上滔滔不绝大讲特讲环保之重要,私下里却把环保资金当作了随意支配的“唐憎肉”。这些行为举止,与青藏铁路和三峡大坝工程的环保相比,孰荣孰耻,孰对孰错,群众自是了然于心胸。

  共同地保护自然、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理应成为每个公民生活和工作中的自觉行动。从工作生活的细节上开始实践环保,才有可能在大工程、大项目上有意识地关注环保、落实环保行动,才不会上马一个工程、项目,欠下一屁股的环保债。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寅吃卯粮式的发展,只能是暂时的、畸形的发展。这样的项目和发展,与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摒弃。

稿源:红网 作者:李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