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三千里板车救病妻 真情背后几多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0:26 新京报

  历时40多天,跋涉3000余里,黑龙江尚志市43岁的汤敬岩用两轮板车拉着病妻,一路乞讨着于6月28日到达北京。他这样做的惟一希望,就是让患有脑震荡后遗症的妻子能够得到充分治疗。(《新京报》7月4日)

  在这个多风多雨的炎热夏天,这对患难夫妻,是如何借着一辆板车捱过了40多天,飘摇至京城?这对贫贱夫妻的举动在催人泪下的同时,更引人深思。

  首先,在当前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背景下,一方面社会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却有一些贫穷家庭缺乏基本的自救能力,无力抵御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汤敬岩夫妻治病花了3万余元,但3万余元就把他们逼上了背井离乡的流浪之途—————而3万元,对于某些人来说只够开一次party、或泡一场夜总会。每年年底,都有数万、数十万元一桌年夜饭的消息传来;近日,步步高公司的段永平更是为一场与“股神”巴菲特的午餐,付出了62.01万美元。两相对比,引人唏嘘。

  其次,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在某些方面缺失。在网络上,有人将汤敬岩夫妻此举斥为“作秀”,指其“感情虽伟大,做法却愚昧”,认为他应该“卖掉板车、借钱带妻进京”。单从病人考虑,这样的说法或许是有道理的。但考虑到他们的生活现实,在“一半农民看不起病(据新华社)”的环境之下,如此指责未免过于苛刻。如果汤敬岩果真“毫无创意”地乘火车进京,谁会报道他的故事?他可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和帮助吗?所以,汤敬岩夫妻即便真是想“作秀”,但这样的“作秀”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而且,汤敬岩夫妻二人跋涉如此之远,中途并未得到有关部门的制度性救助,也令人失望。笔者不由在想:万一在途中汤敬岩病了、或他妻子病情恶化了,结果将如何?

  其三,这也是对当前愈益泛滥的“媒体依赖症”的暗示。当前,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能够引起注意,从而得到帮助,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的报道达到目的。但事实上,随着此类报道越来越多,媒体关注的只可能是那些更能打动人的遭遇。而在这种“媒体依赖症”的背后,也反映出了一些政府部门的“疲沓症”。

  当然,这个故事,也是对人间那份不离不弃的温润情感的赞颂。有人称,漫漫3000里行程,见证了汤敬岩夫妻的相濡以沫,也见证了无数陌生人的拳拳爱心。确实,这对一路乞讨进京的夫妻沿途获得了许多的帮助,所以这也可算是“一场爱心的接力”——但是,我们宁肯不要这样的故事,在关注这对贫贱夫妻温润真情的同时,不能掩盖对诸多现实问题的反思。

  □郭之纯(河北公务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