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小纸条延续大爱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0:28 新晚报

  见习记者 王辛娜

  找到东北农业大学行政管理系大一学生王翠实属不易,因为现在她已经和援助她的好心人李思俭约定:专心学习,谢绝媒体采访。得知王翠每天早晨都要勤工俭学打扫研究生楼的卫生,16日凌晨5时,记者赶到了研究生楼。王翠被记者的诚意打动,她说:“你赶上了我和李阿姨的缘分日。”

  纸条连起9年的牵挂

  “母子”俩结下情缘

  说起王翠和好心人李思俭的结缘,要追溯到1996年10月。

  南京团市委、妇联开展为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当时在南京市农业银行工作、40岁的李思俭在捐献的棉袄衣兜里揣进一张小纸条。这件棉袄被送到陕西省的国家级贫困县——镇安县镇丰河村,10岁的农家女孩王翠得到了它:“孩子,当你收到这张纸条的时候,咱们就相识了……如果你上学有什么困难,可以写信给我,我愿意帮助你!”善良的父母感动之余嘱咐王翠:“不要去打扰人家,再难也要靠自己。”小纸条成了王翠最珍爱的宝贝,那些话成了她学习和生活的动力。2005年,农家女王翠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农业大学。

  9年来,王翠牢记父母叮咛,把李思俭饱含爱心的小纸条作为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的动力。但一场变故,让素未谋面的双方见面了,王翠的弟弟突然因病离开了他们,本来就贫穷的家欠下几万元的债,王翠的上大学学费更是没有着落了。这时,那张珍藏9年的小纸条成了她最后的希望。但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李阿姨还会在那个单位吗?还会记得这件事吗?

  2005年8月16日,王翠抱着一线希望给李思俭写了一封信。没想到6天后,李思俭竟打来了电话。2005年9月,李思俭寄来2000元钱后,这件事被李思俭所在的南京市农业银行的同事们知道了,大家累计捐款2万余元,让王翠圆了大学梦。2005年9月16日,李思俭、王翠“母女”第一次见面;同年11月16日,在学校的安排下,王翠带着同学们手工叠制的20颗“心”作为见面礼,来到南京李思俭的家,夜半,没有睡着的李思俭打开一颗“心”,恰巧是王翠写给她的:“李妈妈,没有您就没有翠儿的今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的恩情。”李思俭对王翠说:“咱们娘俩儿和16日真是有缘,以后妈妈每到16日,就拆开你的一颗礼物看。”

  让儿子每天跋涉走读

  省出1500元寝费供贫儿

  王翠告诉记者,今年6月8日,她收到一张来自南京的100元汇款单,留言上写着:“翠儿,拿着这钱和同学去吃顿肯德基,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原来这天是王翠21岁的生日。泪水在王翠的眼眶里打转,却没落下来,21年来,王翠从未尝过肯德基是啥滋味儿,在南京的时候,李思俭几次拽着王翠去尝印象中“有钱人”才能吃到的肯德基,但王翠一直认为这样的一顿饭太奢侈而拒绝了。

  “为了我,李妈妈失去很多。”王翠说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当年李思俭为她寄来的2000元学费,其中1500元是从儿子的寝费里抠出来的。

  2005年9月,李思俭面临着丈夫下岗、孩子正读大学、自己退二线的窘境时,想到翠儿的渴望,李思俭铁了心要帮助王翠,但近万元的学费却令李思俭一愁莫展,“至少先让这孩子交上一学期的学费”,想到就读于东南大学的儿子,李思俭有了解急办法——劝儿子小晔退寝回家住。9月20日这天,是李思俭的生日,她特意来到东南大学找到儿子小晔。“妈,生日快乐!”孝顺的小晔送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此时李思俭却忍不住流泪了,她捧着小晔的手说:“孩子,妈妈今天有个愿望,你能帮助实现吗?妈妈知道,同样是孩子,这样对你有些不公平,但有一个孩子比你更需要这笔钱,咱们退寝回家住吧。”李思俭的反常举动令小晔有些惊愕,想到从此需要每天早起两三个小时,乘2个小时的车上下学,小晔犹豫了。3天后,从早市买菜回家的李思俭惊奇地发现客厅桌上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一沓1500元的百元纸币和一封信,上面写着:“妈妈,我想了好几天,我知道你吃过太多的苦,不想看着翠儿读不上书。”信虽不长,李思俭却读了十多遍:“我的儿子,懂得如何爱别人了。”李思俭十分欣慰。

  50元钱的捐助

  贫困学子懂得爱的无私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在南京工作的李思俭,起初她明确拒绝采访,并说:“我帮王翠,完全是为了她能读上书、上好学,并不是为了要让王翠成为名人,让自己成为新闻人物。”面对记者执著的请求,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5年下学期一开学,刚刚从西安返校的王翠听到同班同学小兰得了白血病,生命已危在旦夕,小兰因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给寝室同学留下了一个字条便出走了。王翠不顾旅途疲惫,放下行李和同学四处寻找,但从早到晚,仍不见小兰的半点儿踪迹。王翠给正在北京开会的辅导员打了电话,最终,辅导员在北京火车站找到了刚刚下车的小兰。几天后,小兰被送到医院。但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用,家境窘迫的小兰却变得意念消沉、终日以泪洗面。“她遇到了比我还难的事情”,王翠第一个捐出50元钱,这相当于她近半个月的伙食费,王翠对小兰说:“我没有更多的钱给你,但会天天陪在你身旁。”在小兰住院的半个月里,王翠喂饭、接尿、擦身、按摩,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兰的脸色也逐渐变得红润。而捐了半个月伙食费的王翠,由一天3顿饭改成了一天一顿咸菜加米粥,而那所谓的米粥只是两毛钱一碗的米汤,半个月后,当小兰的妈妈从外地赶来接班时,王翠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虽然王翠得到李思俭等好心人的帮助,但她还是向学校申请了一份扫楼的工作,每月得到的180元“足够”她一个多月的伙食费了。为此,王翠每天早晨5时,在学校研究生楼打扫2个多小时卫生,中午11时30分一下课,王翠便会重复着早上的工作,半个学期以来,她从来都是先“吃灰”再吃饭。看到王翠发肿的眼皮,记者问:“每天起这么早,干这么多活儿还要上课,你累吗?”王翠摇着头说:“起初是有些不适应,上课时会累得发困,但以后适应了就不会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