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助学岗位不是“有份工就得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0:28 新晚报

  李坚

  近日,厦门市慈善总会为贫困高考考生争取到300多个岗位助学名额,但是,某企业的52个名额中,仅有6人到岗。对此,有专家认为,“吃不了苦,梦想慈善捐助是可耻的”。并且该市慈善总会已决定把弃岗的学生排除在资助对象之外,不再为其颁发1500元的高考贫困助学金。

  表面看,弃岗的贫困考生是因为吃不了苦。而厦门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小陈说的一番话,却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小陈说,这个企业提供的两个工种既不危险也不繁重,只是工作时间比较长,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应不超过8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所提供助学岗位的工作时间是超时违法的。就此而言,这些弃岗的学生不仅不应受到指责,而且他们事实上形成的对违法行为不妥协的结果,还应予以褒扬。而慈善总会据此不予对这些贫困考生发放高考助学金,不仅不妥当,也不公平,甚至是在助长企业违法。

  其实,如果我们把“被帮助者”置于主体位置,不难发现解决贫困学生或失业人员的困难,并不仅仅是有份工作这么简单,我们更需要关注这些贫困者在找工作中的其他连带需求,那就是:劳动保护需求;工作价值需求;就业尊严需求;牺牲补偿需求等。而这些需求,有时却在“恩赐”工作的名义下,不同程度地被忽略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