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热议:莫让“名校”遮望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1:21 大江网-江西日报

  表妹今年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60多分,原本是件令人高兴的大好事,然而昨日小姨来电话说,表妹因上不了自己喜欢的名校,而要选择去复读。据说,班上像她这样选择高分复读的学生还不少。放下电话,笔者大为困惑。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学子们寒窗十载,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时非要戴上“名校”的璀璨光环吗?

  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前段时期某网站做的一项题为“您有名校情结吗”的在线调查。

这项调查数据显示,55%的人认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着“名校情结”。每年高考结束,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上不了自己中意的名校而选择高分复读。至于为何非名校不可?调查还表明,76%的人认为名校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68.1%的人认为名校毕业更好就业,49.4%的人则认为,读名校,意味着日后能挣到更多的钱。于是,在种种诱惑面前,“名校情结”开始弥漫。

  大学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家园,是一块社会文明的高地,而名校自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向往名校、渴望进入名校,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过分而盲目地去追求名校则显得有些非理性了。高等教育的日益多元化趋势,意味着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办学指向的高等学府,都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何况,名校之“名”,也不是几个简单的评价指数,或是近年来盛行的“XX名校排行榜”就能决定的。作为一名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子而言,首先要明白自己渴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专业人才,渴望接受怎样的知识训练。所谓“术业有专攻”,名校不见得什么都有“名”,而一般学校也自有其拔尖的“名”专业。选择在即,莫让“名校”遮望眼,对学子们显得多么重要啊!

  执著于名校,更多的是出于功利性的考虑——择业、提升、待遇等等。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真正依靠的是个人的不懈努力,而并非一所大学的名气。其实,无论在哪一所大学,只要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努力汲取大学赋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资源;勤奋学习、刻苦奋斗、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那么步入社会后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尊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考决定人一生的几率已越来越小。所以,每一位正在或即将跨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不妨“风物长宜放眼量”,保持这样一种清醒认识:高考只是人生大舞台上一次演出,而人的一生,才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大戏。(张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