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A380难产害两总裁辞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1:30 环球时报

  

A380难产害两总裁辞职
7月2日,弗加德辞去EADS首席执行官一职空中客车A380无疑是世界航空业最声名显赫的成员,人们对这个“空中巨无霸”的投入运营企盼已久,然而却没想到这一天竟然一拖再拖,而人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仅仅6到7个月的推迟给空客公司及其母公司、甚至整个欧洲带来了如此巨大的震动和损失。

  A380是空客的一张王牌

  这几天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一条新闻:空客公司的母公司,法德联合经营的欧洲防务航天公司(EADS)法方总裁、被媒体誉为“空客之父”的弗加德和空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洪博达同时提出辞职,两人都在辞职声明中表示,此举是为了“对A380生产和交付时间延误承担责任”。这两个人在空客内部一直颇受好评,自他们上台后,空客对美国波音公司形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到2001年,空客的订单已经超过波音。

  据统计,全球已有16家航空公司订下了159架A380客机,其中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订购了5架。为了迎接“大块头”的到来,悉尼机场还计划花大约1亿美元对机场设备进行升级,伦敦的希斯罗机场也做出了预计花费4.5亿英镑的改造计划。除了拿到大把订单外,A380还大大提高了空客的声誉,在2005年1月A380首次亮相的揭幕式上,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4国元首竟然同时前来捧场,可谓盛况空前。之后在法国南部上空试飞,引来无数激动的群众前来观摩,还被媒体盛赞为“欧洲整合的象征”。

  交货推迟使公司危机缠身

  空客公司原计划在今年年中向新加坡航空公司交付第一架A380客机,但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公司却突然宣布“根据测试结果,需要在飞机机身段的生产过程中对电路系统进行调整和重新生产”,不得不将年中的交付推迟到年底。这不仅拖延了第一架A380交付使用的时间,更影响了今后几年A380的生产时间表。空客表示,每月正常产量4架的原计划被迫搁置,2007年交付数量将由20至25架减少到9架,2008年也将减少5至9架,2009年减少5架。

  听闻推迟消息,最不爽的是已经下了巨额订单的各国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不到第一架A380,立刻转向空客的对手波音订购了20架客机,还准备向空客进行索赔;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也表示要与空客谈判,拿回订金;阿联酋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则表示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订单;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国际租赁金融公司更扬言要取消其30亿美元的订单。

  调整计划一公布,空客公司立刻受到前所未有的震荡。消息公布当天,空客母公司EADS的股价顷刻间暴跌26%,市值缩水55亿欧元,超过了1/4。紧接着,法国市场监察机构介入,不仅公司账目政府要一一过目,EADS和空客的多名高管也沦为审查对象,原因是有传言说他们在事先得知A380延迟交货的情况下,秘密大量抛售股票,导致公司股价暴跌。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政府已经证实刚刚辞职的EADS法方总裁弗加德及其子女,和其他一些EADS高管的确在今年3月抛售了公司股票,赚取了巨额利润。这一消息使处于财政困难中的空客更蒙上一层丑闻的阴影。

  暴露法德矛盾,乐坏美国波音

  然而利润亏损、股票暴跌、高层动荡、丑闻不断还远不是A380推迟交付导致的全部恶果,恐怕连空客公司自己都没有想到生产环节的调整竟然波及到政坛。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在空客公司陷入财政困难之后表示,希望EADS能够进行结构性调整,解决目前所有权复杂的状况。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的抨击,他警告说政府不该过多干涉企业内部事务。英国《泰晤士报》则称,A380不仅未能整合欧洲,反而暴露了法德矛盾。EADS中拥有两个主席和两个首席执行官职务,德法各占一职,以保持双方权力均衡。而现在正像德国《明镜》周刊评价的那样,“这场危机重新揭开了法德之间封存的敌意,点燃了权力之争”。还有媒体认为,A380的问题甚至会影响明年法国总统选举。

  如果说空客的“A380风波”能有受益者的话,那么这一定是它的对头——美国的波音公司。在“A380热潮”席卷全球时,就有美国官员建议国会禁止当地机场使用政府资金为机场设施升级换代,而很多机场不改进根本不可能容纳A380客机,类似主张还在美国国会中点燃了议员们“购买国货”的情绪。在空客宣布推迟消息后,美国《商业周刊》质疑波音的新机型——787“梦幻客机”也面临技术“瓶颈”,可能同样难以按期交货。波音公司迅速回应,虽然承认目前的确面临某些技术问题,但绝对不会重蹈空客的覆辙。一些不能按期得到A380的买家和对空客产生怀疑的航空公司很自然地将购买目标转向了波音。

  尽管空客目前深深陷入“交付门”的泥潭中,但也有人对它勇于说实话的态度表示赞赏。有媒体称,“在遭到困难的时候选择实话实说,这就是空客公司给人的最大启示”。▲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张楠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