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善待动物,更须关爱非洲难民(热点热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1:30 环球时报

  这段时间,德国人除了关心足球之外还关心一只叫布鲁诺的小熊。这只小熊在德国流窜一个多月后,最后死在了猎人的枪口下。小熊的死讯传开,引起舆论哗然,不仅德国人对开枪者愤慨,称之“真是无耻,这是人类缺乏勇气和智慧的表现!”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纷纷追踪报道,有的媒体更是用了类似于“安息吧,布鲁诺!”的标题。有关小熊的消息也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对于布鲁诺之死的争论,折射出西方各国对动物的关爱。最近,此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日本政府计划出巨资,在未来10年内将流浪猫、狗的数量减少一半。另据最新调查显示,英国人每年共花112亿英镑照顾宠物,美国人每年养一条狗的费用为870至3750美元之间。

  这些事例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放大了的“人道主义”,放大的结果遂演绎为“熊道主义”、“猫道主义”、“狗道主义”等等。就事件本身来看,关爱动物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值得大力提倡。但是如果在“熊道主义”、“猫道主义”、“狗道主义”中引入“人”的纬度,那么我们便在其中萌生出一个悖论式的问题:当人道主义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时,究竟该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古希腊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道主义”演进到“熊道主义”、“猫道主义”阶段的时候,重申这一命题并非无的放矢。

  看看非洲大地吧。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有许多被称为“街孩”的贫困儿童,他们总喜欢在手里拿着一个胶水瓶,而且始终紧紧抱着。据当地人说,这是因为儿童们不停地吸闻胶水可以有缓解饥饿的感觉。据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的统计,非洲儿童的平均死亡率高达15%,是欧洲的8倍多。而在8亿多非洲总人口中有3亿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有人说,西方国家不是一直致力于解决非洲的贫穷问题吗?其实并非如此。世界银行近年的年度统计,从1981年至200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不降反升,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数从1.64亿增加到3.14亿,贫困人口从42%增加到47%。非洲的贫困代表了全球化世界的阴暗面,更可悲的是,对于非洲的苦难,西方国家似乎抱着一种熟视无睹的态度,或处于一种“多承诺,少兑现”的状态中。比如,西方八国集团已多次承诺要给非洲500亿美元的援助,非洲苦苦等待多年,可就是不见兑现。去年的八国峰会再次使非洲的希望破灭,西方国家再次“承诺”:2010年一定实现。天知道那个时候又会发生什么。

  这500亿美元是因为数目太大,西方一时出不起吗?当然不是。它仅仅是全体美国人半年左右的养狗费用,英国人两三年养宠物的开销而已。更为讽刺的是,在西方国家领衔下的动物保护浪潮中,人类的命运却随着国家间利益争夺的加剧,屡屡出现危机,比如,争夺能源引起的局部战争,弱国国民的人命在战争中如草芥;艾滋病、禽流感等传染病毒危害人类,国际间的合作却一直推动缓慢;环境破坏,天灾频发,西方援助却常常杯水车薪,等等。

  这一切在提醒世人,在“熊”道主义、“狗”道主义、“猫”道主义大行其道时,人们是否自觉不自觉地掉进了将人置于动物之后的伦理陷阱中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不应该善待动物,不应该豢养宠物,而是说我们在重视动物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的生命与尊严,而解决这一悖论的最佳思路莫过于如何巧妙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比如增设一种在豢养宠物时的税收,专用于对非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扶贫事业,等等。▲

舒 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