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弘扬优秀文化 铸造时代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2:08 大江网-江西日报

  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和谐之源,是为人处世之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比过去任何时代的荣辱标准都要旗帜鲜明。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只有与时俱进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真正做到知荣明耻、扬荣抑耻。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传统道德规范中,虽然不乏对国家、对民

族乃至对人民的朴素忠诚,不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正义感,不乏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乏向善和诚信的劝勉等,但以往时代有些荣辱标准也打上了自私、狭隘、落后甚至愚昧的烙印。毫无疑问,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必须弘扬,糟粕务必摒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荣辱观在很多时候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有些东西,过去看是荣,现在看可能是耻;在少数人眼里是荣,在大多数人看来却是耻。就知识而言,古人崇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受“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影响,认为不读书就没有出头之日,就不能光宗耀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被打成了“臭老九”,于是谁的知识越多就越反动,以至于“读书无用论”一度盛行,少数人竟以“无知”为荣。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价值”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国家的强盛也要依靠科技的发展,所以现在大多数人以“无知”为耻。这些观念的演变,实质上映射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屐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上必须与时俱进,对领导干部要求更是如此。否则,容易是非不分、荣辱颠倒,甚至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这样的例子很多。生活中,有的为官者不以清正廉洁为荣,而是贪图享乐,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在谋求地方经济发展时,不尊重科学规律,而是瞎指挥、乱规划,甚至不惜破坏当地环境资源大搞形象工程,并以此作为个人升迁的政绩。这些不作为、乱作为之举,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去甚远,都是应引以为戒的“耻”。

  应该看到,时下有伤公德、有失规范的“耻”还很多,有的还会“变着脸孔”出现。这些“耻”,源于小团体利益和个人私利,往往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败坏整个行业的形象,无疑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杂音。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先进性的导向,每个公民在树立新时期荣辱观时,既要有选择地利用好历史传承下来的道德遗产,又要融入当代涌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品质,不断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和道德知识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惟有如此,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本报评论员刘上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