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日本人的公德意识看人文北京建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2:31 华夏时报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首都更以“首善之区”引领全国。礼仪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是对社会公德的遵守,何况作为首都的北京市民就更应该表现出良好的礼仪素养和公德水平。随着奥运会即将召开,北京在取得人文建设成绩的同时,许多人还只是私德大于公德,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北京可以将日本首都东京作为一个参照城市。 早在明治前,日本的江户(今东京)人口超过百万,道路及上下水道完备,秩序井然。外国人说,“实在是太干净了,吐痰的地方都找不到”,“日本人礼仪周到,我们不得野蛮无礼待之”,“江户市街干净,治安也好”。而今日本人的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积极主动从事公益事业的精神,都值得北京市民学习。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呼吁创造一个充满真善美风气的社会,让人人都有“小善行”活动。人们默默地从事,有很强的成就感。奈良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途中在河边清除垃圾。残疾人每周都有人为他们服务。日本大雪山国立公园登山须知中写道,“千万别把没有带进来的东西从公园里带出去,同时务必把自己用剩下的垃圾、废物携带出公园”。深入南极的探险队员在严寒中用雪擦身洗澡,并把垃圾运回日本。 1994年10月1日,广岛举行亚运会开幕式,5万人的体育场没有一点垃圾。国外媒体惊叹:“可怕又可敬的大和民族。”但同一天,媒体也报道了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竟然有上百吨的垃圾,口香糖残迹随外可见。该带走的被扔下,不该带走的被哄抢。2000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旁边的上千盆鲜花被洗劫一空,大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平常热情好客的大爷大妈蹬着三轮车拉跑的。 作为首都北京,不仅要在现代化建设这个硬件上和国际大都市同步,更要在市民素质方面显示出北京的发展水准,这就要求我们向所有进步的城市与国家学习。 王锦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