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香港学子支教湘西学国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3:15 北京晨报

  ●一年学会湘西方言 ●真正认识内地农村

  昨天,在湘西吉首三所中学任教的10名香港大学生结束了一年的支教生涯,踏上归途。在这一年中,他们从香港买来小礼物给成绩好的学生当奖品,他们和当地学生说湘西话,他们给孩子们放香港的风景照片,把写好自家地址的信封一一送给孩子们。在这离别之际,记者来到湘西,见证了香港大学生和当地孩子们的依依惜别,也听他们讲述了这不平凡的

一年。

  教学给学生看香港风光

  ■支教语录:“让他们知道多一些,他们的目标才会高一些。”

  去年8月,10名香港大学生志愿者从近百名香港志愿者中选出,作为“香港大学生安利内地支教计划”的成员,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支教一年。10名香港大学生中有6名女生,4名男生,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等香港知名大学,其中7人刚刚毕业,3人已经工作。

  湘西吉首的3所山区中学——矮寨中学、河溪中学和马颈坳中学第一次迎来了大山外的老师们。第一次学唱英文歌,第一次看到了香港的图片,第一次知道了圣诞老人,因为有了香港大学生们的到来,湘西的孩子们有了诸多的第一次。

  孩子们爱上香港老师的课,因为“老师讲得有意思”,“老师不凶”。在马颈坳中学教初二物理的冼骏强自己做了土电话等物理教学用具。喜欢音乐的潘嘉琪给学校的孩子们组成了第一个合唱团,而且分了三个声部,“如果我不教他们混声部合唱的技巧,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和声,更没有机会接触和尝试合唱的滋味。”

  对于香港,孩子们好奇而兴奋。老师们带来香港的照片、明信片,给孩子们放香港风光的幻灯片。“我要去香港!”最远只去过县城的孩子们眼睛看直了,喊了起来。

  “让他们知道得多一些,他们的目标才会高一些。”冼骏强说。

  在河溪中学教英语的朱小媚一次到学生家做家访,看到在学生家里破旧的木板房的墙壁上,一笔一画刻着她刚刚教给学生们的英文歌。

  家访和学生说湘西方言

  ■支教语录:“是感情,让我们很快地融在了一起。”

  7月湘西,中午时分气温逼近40摄氏度。马颈坳镇白岩乡桥六条村正在修路,香港老师冼骏强没搭上车,就头戴斗笠从学校走了一个半小时,来到马颈坳中学初二学生量贵元家做家访。

  矮矮的房檐下,冼骏强和量贵元一人坐一个小竹椅,各拿一把蒲扇,轻声用当地的家乡话交谈。两个人都笑着,冼骏强还不时地用扇子轻轻拍打一下量贵元的头。

  在私下里,香港老师们和学生都说湘西话。“学生们不愿意和我说普通话,说家乡话更亲切吧。”冼俊强久而久之学会了湘西话。

  家访对香港老师们是家常便饭。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香港老师们每逢周末,就要和学生们一起步行回家去家访,一次家访走几家,晚上就住在学生家里。河溪中学的朱小媚的学生家里没有公路,每次家访她都乘船顺水路走一个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苗寨。

  量贵元家里一年收入不到1000块钱,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张桌子都没有。她的妈妈光着脚站在土地上。她今年56岁,听不懂普通话,正在厨房给老师准备家里最好的午饭。通过量贵元的翻译,她告诉记者:“老师看得起我们才到家里来的,我愿意让老师来!”

  有一次冼骏强去家访,学生的爸爸不好意思地端出一盘菜来说,家里没有盐了,老师您就凑合吃吧。冼骏强说:“学生家里已经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拿出来了,我们怎么可能还会嫌弃,还会不习惯呢?我立刻大口地吃起那没有放盐的菜。我想,是感情,让我们很快地融在了一起。”

  伤心课代表辍学去打工

  ■支教语录:“我们说了一年的道理被一件皮衣击败了。”

  春节学校放假,香港老师们也回家探亲。刚返回学校,朱小媚就得到一个让她痛心的消息,班上成绩最好的英语课代表小玲辍学去温州打工了。

  “这个孩子特别乖,英语也很好,她只有初一呀!我太惊讶、太伤心了。”朱小媚立刻赶到这个学生的家中,但只得到了小玲去打工的大致地址。

  朱小媚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自己把孩子找回来,但这种行为属于擅自离开岗位。她偷偷地哭,偷偷地内疚,她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够好,孩子才离开的。朱小媚托上海的朋友帮她去温州找小玲。几经周折,她终于和小玲联系上了,打通了电话,但小玲没有接,只是托人说不愿意回去了。

  朱小媚哭了,一个学生的离去,让她更深刻地看到了偏远山区中孩子们的现实与无奈。马颈坳中学黄校长说,很多孩子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考大学对这里的孩子确实很难,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到10%,能上大学的只有十几个人。

  更为可怕的是打工潮对这些孩子们的影响,教英语的香港大学生潘嘉琪说,当孩子们的哥哥姐姐穿着一件皮衣从外面打工回来时,所有的孩子眼中都闪着羡慕的光,“我们说了一年的道理就这样被一件皮衣击败了。”

  收获真正认识内地农村

  ■支教语录:“现在,我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

  为自己增加一种体验,趁年轻干一件想干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到湘西之前,香港大学生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但真正来了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打开了一扇了解内地的窗口。

  所有志愿者们都没有去过内地的农村。潘嘉琪不知道内地农村是什么样子,她甚至从香港家里背来了几十根蜡烛,结果始终都没派上用场。在上岗之前,10名香港大学生志愿者专门在内地接受了“国情教育”和普通话的培训,但是“那种国情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直到我真正来到了农村,我才真正认识了农村。”

  河溪中学教英语的谭慧欣说,“身处繁华的香港,我们就好像拿着一个望远镜,在远处看内地贫困地区的同胞;现在,我们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而是亲自去了解和体会那里学生的困难,感受学生的需要。”

  1年的支教结束后,朱小媚将在香港继续从事支教的管理工作,而在马颈坳中学的香港老师李树荣还想继续支教一年。

  “我很佩服他们香港老师,从那么繁华的大城市跑到我们山里来。”矮寨中学初三化学老师张应春说,“他们和学生关系很好,很负责。”

  马颈坳中学的黄校长说,香港大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更重视师生间的交流。

  现场

  临别赠言“留住梦想”

  ■支教语录:“如果你觉得你能行,一定能行。”

  “你喜欢香港老师吗?”每当记者这么问湘西的孩子们时,他们总是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很有感情地说:“很喜欢。”

  昨天是香港老师们的最后一课。记者来到河溪中学,看到3个香港老师各自的班里齐刷刷地坐满了学生。在朱小媚那班,一个女生捧着全班同学写好的纪念册,第一页写着:“你是我见过最可爱、最美丽、最和蔼的一位老师……”

  另一位香港教师谭慧欣自己准备了40多个信封,在每一个信封上写好了自己在香港的地址,每个学生都答应一定会给老师写信。一个女生扳着她的肩膀悄悄说:“老师,我们去送你好不好?”

  香港教师何家其班上成绩最好的梁玉兰一直在哭。何家其临别之前,给每个学生都写下了赠别的小条,也是对学生一年的评语。记者打开梁玉兰的小条:“玉兰,记得在去年开学的第一天,我要求你们写下梦想,你写道:长大后能上重点大学,改变我的命运……”看到了何家其,梁玉兰觉得能有一个人帮着自己实现这个梦想,但老师要走了。

  “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 (如果你觉得你能行,一定能行)”3个香港老师班中,每个学生都会说这句英文。在最后一课上,谭慧欣把这句话抄到了黑板上,她领着学生们再读一遍,教学生们留住心中的梦想。

  今年8月,将有第二批香港大学生们再赴湘西,延续孩子们的梦想。

  晨报特派记者 代小琳

  晨报特派摄影 佟一博

  新闻背景

  香港大学生

  内地支教项目

  2005年,“香港大学生安利内地支教计划”得到了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中央驻港联络办教科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的支持。该项目在香港招募志愿者,条件为香港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在读大学生(须申请停学一年)、或大学毕业不超过三年者。经过主办方的面试评选,10名大学生成为首批志愿者。

  2006年,第二批10名香港大学生将继续支援内地的支教工作。目前,10名成员已经选出,正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接受有关教学技巧的培训,5月中旬他们还在清华大学接受了“国情教育”的知识培训。第二届的支教地仍然是湘西吉首的三所中学,今年8月底他们将赴湘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每位参加者于完成计划后,将获得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颁发的《嘉许证书》及获得国务院港澳办/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支持教学证书》。

  

香港学子支教湘西学国情

  冼骏强和李树荣步行1个半小时去做家访,和学生量贵元(左一)一起吃午饭。

  

香港学子支教湘西学国情

  学生挤在朱小媚(左一)身边哭了。谭慧欣(左三)正在给学生留地址。

  

香港学子支教湘西学国情

  每个香港老师临别前,都给学生留下一张小卡片,留下鼓励和祝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