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疯狂奥赛”亟须去火败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3:20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据《新京报》昨日报道: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数学科学与教育发展论坛”上,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呼吁,国内大学应尽快改变招生时让“奥赛”金牌选手免试入学的做法,因为正是这种选拔制度,引发了“奥赛”的“全民性疯狂”。

  “奥赛”是用来做什么的?丘成桐的答案是:“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

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丘成桐所言不虚,纵览世界上多数国家,参加“奥赛”的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奥赛”只是学生的业余爱好。但在我国,“奥赛”却几乎成了中小学生的必备训练。

  事实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国内外专家公认,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见《人民日报》2005年5月25日报道)。让禀赋不同的孩子强行爱好奥数,这是对他们身心的摧残,也是智力上的折磨,但家长为何偏偏赶鸭子上架呢?正如圈内人所言,“初中入学考试取消后,一些中学比较看重奥数等竞赛尖子,如今的奥数已经演变为择校的敲门砖。”一旦在国际“奥赛”上披金戴银,不仅可以铺就一个人的锦绣前程,而且还可以上升到国家高度的荣耀。那些在“奥赛”上有斩获的中学生,即便不能免试进入名校,高考也可获加分,6月27日,教育部公布的高考加分种类中,奥赛获奖者赫然其中。蛊惑之下,谁能心如止水?

  试想,如果某些名校不对奥赛获奖者青睐有加,如果不是某些老师汲汲于“奥赛经济”希图捞上一笔,如果某些教育部门不把培养“奥赛”冠军当作政绩工程,家长会不惜血本地让孩子参加“奥赛”班吗?由此,不难发现是谁引发了“奥赛”的“全民性疯狂”。

  因此,丘成桐呼吁国内大学改变招生时让“奥赛”金牌选手免试入学,这对于“奥赛”的“全民性疯狂”,可以说是一剂去火败毒的良药,就看教育部门舍不舍得服。

  □王石川(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董春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