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忍让汉语成看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3:20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在6月21日召开的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当天,三位科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6000多听众的演讲,都未设同声传译,使用的都是英语。从演讲到文本资料,全部使用英文,据称,这在中国承办的同类科学学术会议中并不稀奇。

  在中国举办学术会议不用汉语,让汉语成为科学的看客,据说好像已经成为“惯例”。这样的会议不使用汉语是不是“惯例”不好考究,在此,我倒是想起了法国总统希拉克

为“捍卫法语”而愤然离席的“故事”。

  前一段时间,希拉克在出席欧盟首脑会议第一次工作会议期间,当他听到身为法国人的塞埃用英语演讲时,希拉克打断其讲话,并询问他为什么用英语发言。“我用英语发言,因为这是商务语言。”塞埃回答道。听到这句话,希拉克带领身边的诸位法国政府高官齐身离席,以示抗议,直到塞埃发言完毕才重新返回会议现场,使得“各国首脑目瞪口呆”。

  希拉克面对众多国家的首脑和媒体记者,竟然因自己的同胞说英语而不说法语愤然离席,这似乎有失风度,有损总统身份。但对于希拉克而言,也许“捍卫法语”,就是捍卫国家尊严,捍卫祖国文化。

  在这里,我们权且先抛开语言与爱国的关联因素,即使从语言的适用性和捍卫汉语文化上讲,中国人也应该说汉语。在各种场合倡导中国人说汉语,不仅是弘扬汉语言文化的表现,而且也能丰富、滋润汉语语言文化。在世界语言的竞争格局中,汉语不能逐渐沦为一种下里巴人的边缘语言,或者变成像昆曲、唐诗那样的“文化遗产”。因此,我国不少有识之士对汉语状况与地位颇为忧心,譬如作家王蒙就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齿相依、雨水共存。按《联合国宪章》规定,汉语与法语、俄语、英语和西班牙语被列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在中国举办的学术会议按所谓“惯例”使用英语,将汉语沦为科学看客,这应当让我们警觉。

  □惠铭生(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董春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