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建设产生人才集聚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3:34 光明网-光明日报

  大连大学在实施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大了人才建设工程资金的投入。仅2003年~2005年,学校先后就投入2750万元。通过创新“教学改革工程”等多种教学科研组织形式,为教师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改革使学校的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目前,在900余名专任教师中,已有教授158人、副教授365人;博士188人,硕士445人;在读博士45人,在读硕士57人,博士后流动8人。从2001年至今,共引进博士142名,引进教授14人。

  既要大楼和大师,也要有优秀大学文化

  1998年,大连大学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至2000年,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已经具备了能够支撑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基础,师资队伍结构也已具备了向更高的学术水平、教改成果和科研成果冲击的实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及时提出,优秀人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结构的改善是基础中的基础。学校主要投资方向要向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倾斜。

  发展目标确立之后,大连大学党委提出了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的设想,明确归纳人才建设的文化理念既要有大楼、有大师,也要有优秀的大学文化;要让每个人都成功。并提出初步设想,在一个时期内,以文化建设为人才工程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辅以各项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目前,“让每个人都成功”,已经成为大连大学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尊重每个人的发展需求、尊重每个人的情感世界、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尊重”,成为大连大学建设大学文化的基本出发点。今天的大连大学,学科带头人、高水平专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观点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主动认同和参与人才建设工程的干部教师越来越多。这种双赢局面的形成,为学校进一步引入人才、留住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队伍变化带来跨越发展

  在先进的大学文化和先进的人才观导引下,大连大学把能否培养和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人才是否愉快工作、发挥作用,作为党委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2001年初,学校开始启动以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进行教学岗位竞聘工作。设置特聘教授、责任教授、教授、副教授等多个不同档次的教学科研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原有的队伍结构出现了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格局变化,为各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才队伍的变化带来了学校工作的跨越发展:5年来,学校共承担教育部“工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国家、省级教改项目31项。获得省教学成果奖14项;有4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获国家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研究中心、省科技厅研发基地等6个。3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高技术研发计划(863计划)引导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共45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或编著教材等22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学校还被市政府确定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并获得辽宁省“人才基地建设”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