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父子俩单车穿越青藏高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3:35 山西晚报

  

父子俩单车穿越青藏高原(图)

  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就在人们争相乘坐“天路列车”,踏上向往已久的西藏之旅时,也许谁都不知道,一个12岁少年一年前就在父亲的陪伴下,骑单车沿青藏线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穿越。7月2日,本报记者对这对传奇父子进行了专访。

  人物简介

  父亲,杨志锋,太原十三冶二中教师

  儿子,杨博文,太原市36中初一学生

  儿子一路行程“由夏到冬”

  记者:西藏之旅是你骑单车进行的第一次旅游吗?

  杨博文:不是。从2003年暑假起,我就开始骑着单车旅游了,不过那时因为年龄太小,大部分旅游都在省内进行。去年暑假,12岁的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于是邀请父亲一起去西藏。

  记者:这次旅行总共用了多长时间?

  杨博文:大约50多天。2005年7月1日,我们从太原出发,8月12日到拉萨,8月22日返回太原。去时我们骑的是单车,走的是青藏线;回来时我们坐的是汽车,走的是川藏线。

  记者:西藏之旅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杨博文:青藏高原的风和冷。7月1日离开太原时,穿着短裤背心还汗流浃背。可7月中旬进入青海,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从西宁到湟源短短50公里,一路不断添加衣服,还是难以抵挡严寒的侵袭,到了最后,即使穿着毛衣毛裤还冻得直打哆嗦。这段路让我们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体会到由夏到冬的转变。除了冷,青藏高原的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尤其是青海省都兰县宗加乡到诺木洪那一段,风大得令我们无法想象。逆风时,即使下坡也必须推着自行车走;而顺风的时候,简直比汽车还快。

  父亲走了7个小时没看到一个人

  记者:4000多公里的行程中,哪一段路程最艰难?

  杨志锋:从格尔木到拉萨那一段路程最艰难,我们不但要经过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可可西里,还要经过“六月雪,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冬,一年四季乱刮风”的唐古拉山。

  翻越唐古拉山那天,一路上乌云密布,40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7个小时竟然没有看到一个人。黑压压的乌云、渺无人烟的空旷,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和错觉。

  骑行没多远,就开始刮风,紧接着便风雨交加,40公里的山路把我们折磨得筋疲力尽。上到山顶,望着不远处的雪山和刻着“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的石碑,一时间涌上心头的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恐惧。匆匆照了几张照片后便急忙赶路,可还是迟了,一阵狂风大雨过后,便出现了黄豆粒大小的冰块。几分钟,我和儿子就全身湿透。我们只好点起蜡烛,用牛粪生火烘烤着衣裤。

  记者:有过放弃的念头吗?

  杨志锋:进入甘肃后,放弃的念头几乎天天都有。第一次放弃是刚进甘肃,听说渭河发水,310国道出现塌方不能通车;第二次放弃是出了西宁,天气骤然变冷,我一直反问自己:“海拔才3000米就这么冷,再走下去怎么得了?”第三次放弃是进入日月山之前,儿子身体出现了不适,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儿子感冒了,这使我联想到了“高原病”,假如感冒得不到及时治疗,一天之内就可能发展为“脑水肿”或者“肺水肿”,尤其是“肺水肿”,这可是要危及到生命的啊;第四次放弃是到了格尔木后,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如果现在放弃,还可以坐着火车回家”……

  记者: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杨志锋:儿子的鼓励。

  儿子青藏高原上的山一点也不高

  记者:爸爸说他是在你的鼓励下才走完全程的,你是怎么鼓励爸爸的?

  杨博文:我并没有怎么鼓励爸爸,只是一遍遍地告诉他:“我能够坚持下去。”如果说进入格尔木前,爸爸还有犹豫的话,那么出了格尔木,爸爸就异常坚定了。记得离开格尔木那天,爸爸特意叮嘱我:“出了格尔木,一天之内,海拔就上升到4700米。从今天起,我们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段行程。”

  记者:除了语言,有没有行动上的表示?

  杨博文:有啊,很多!一路上,爸爸负责安全,我负责“看地图、找旅店、问路”。

  记者:从来没有像爸爸那样产生过放弃或者恐惧的念头吗?

  杨博文:从来没有。相反,很多时候,我会在心里埋怨青藏高原上的山一点也不高。在我的想象中,“世界屋脊”上的山一定高峻无比,可到了才发现还没太原的东山高呢。

  记者:青藏高原还有什么地方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杨博文:我原本以为,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飞奔,感觉一定很爽。但可能因为沿途的景色几乎全一样的缘故,很多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速度的存在。在没有什么参照物的道路上行走,很多时候,我们不看路标,只看手表。

  父亲仅有4个人的保护站打动了我

  记者:这次旅游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志锋:单车旅游的初衷本来只想让孩子“锻炼一下体质、增长一下见识”,没想到一路走下来我们竟收获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度过的那个晚上。

  8月3日,我们来到可可西里。因为当晚走不了,我们找到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按规定保护站是不接待游客的,但由于12岁的儿子是保护站的同志在青藏线上看到的年龄最小的骑车穿越者,他们破例让我们住下。

  索南达杰是个只有4个人的保护站,荒凉、寂寞是它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住下后才发现,只有4个人的小站却充满着勃勃生机。保护站的4个年轻人全是志愿者,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和作息时间。早上起来,他们会看着表给受伤的小藏羚羊喂奶;晚上下班,他们会跟着光碟唱歌、跳舞。

  尽管没有观众,但他们却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尽管没有工资,但他们却坚持留下来。这是一群真正的志愿者,他们对生活、对事业、对生命的这种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令我至今难忘!

  记者:博文的收获是什么呢?

  杨博文:我的收获比爸爸多多了。以前,每当别人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时,我总觉得他们在“说空话、喊口号”,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一路走来,我不但亲眼目睹了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变化多端的沱沱河、终年积雪的玉珠峰,而且还走进了神秘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祖国的山河原来真的很美丽!

  同时我觉得自己很伟大,别的同学只能在书本上看到青藏高原,在动物世界里认识藏羚羊,而我不但亲自穿越了青藏高原,还亲眼目睹了藏羚羊,并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许多风土人情。

  父亲童年的快乐不能全是游戏

  记者:单车旅行后,孩子的变化大吗?

  杨志锋:非常大!同大多数生活在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样,儿子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然而,这次旅行却让他学会了吃苦。

  7月17日,我们到达青海省都兰县宗加乡,因为找不到旅店,我们住进附近居民开的家庭旅店。走进房间才发现,天花板上黑压压的全是苍蝇。看我们皱眉头,老乡让我们先出去吃饭,他给屋子里喷灭蝇药。等我们回来,天花板上的活苍蝇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满地、满床的死苍蝇。我正担心儿子住不习惯,没有想到儿子二话没说,把床上、地上的苍蝇清理干净后就躺了上去。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儿子真的变了。

  除了能够吃苦,这次旅行还使儿子有了时间观念。从湟源出来,本来一天就可以到西海镇,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看上一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可就因为儿子没有按时起床,错过了看自行车赛的时间。事后,儿子不无感叹地对我说:“以前总觉得迟一两个小时没什么,现在才知道,这也许意味着一生的错过。”

  记者:每年暑假都带儿子单车旅行吗?

  杨志锋:是的,每年。

  记者:今年暑假准备带儿子去哪里?

  杨志锋:他说他想去漠河,但具体路线还没有最后定下来。

  记者:据我了解,每到暑假,很多家长都争相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补习班。你就不关心儿子的学习?

  杨志锋:不是不关心,是关心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就书本知识而言,我们国家的教育应该说已经非常充足了。但除了书本知识,孩子还需要社会的、自然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骑车旅游可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

  孩子们需要快乐,但童年的快乐不能全是电脑游戏和动画片呀!孩子们需要知识,但所谓的知识不能够全是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啊!

  本报记者刘剑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董春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