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温州“美果” 家安“天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4:4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龙泉山脉中段的杨梅山如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双流三星镇南新村,清澈的东风渠水静静地从山脚下缓缓流过。而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杨梅山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几万棵杨梅树郁郁葱葱,长势正旺,娇艳欲滴的杨梅果挂满了枝头,成为这个偏远小山村最靓丽的独特风景。

  杨梅基地建设项目是“9十2”经贸洽谈会达成的重点项目,投资1亿元,建设规模2000多亩,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大型的杨梅基地。目前,以杨梅为原料的杨梅干红酒系列产品已在浙江产梅区形成批量生产,公司聘请香港巨星温兆伦作为“喜来源”杨梅干红酒的形象代言人,打造红酒中的知名品牌,形成杨梅深加工的衍生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正如火如荼地拉开。

  5个月4万杨梅树抵蓉

  杨梅属主产地在浙、闽、粤,具有较高的经济、药用价值,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有“果中玛瑙”之美誉。在川百万浙、闽、粤人士,对杨梅的喜爱就像四川人对辣椒的热爱。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杨梅更是素有“杨梅之王”美誉。

  杨梅基地所需的杨梅树全部来自浙江地区。仅运输果树一项就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在投资者精心安排下,从去年10月开始,在浙江至四川的几千公里公路线上,运送杨梅树的车队就一直源源不断。寒暑易节,历经5个多月的艰辛跋涉,截至今年3月,项目建设所需的4万棵杨梅树已经全部带土移栽进基地,正式在成都平原的沃土安家落户。

  种植杨梅将填补西南市场鲜果断档的空白,调整四川水果栽培的结构,扬长避短,形成地方区域特色,从而将区域性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果中玛瑙”——杨梅

  杨梅属常绿小乔木,四季常青,主产地在浙、闽、粤,我市周边丘陵地带适合种植。《本草纲目》记载,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能涤五脏和肠胃,除烦愤恶气等功能,有“水果清道夫”之美誉。经多年精心培育的优良品种、浙江楠溪江杨梅素有“杨梅之王”的美誉,色泽鲜润,口感良好,营养丰富,每公斤批发价在20元左右,零售每公斤超过30元。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价格更是成倍增长。经济效益极为可观。据去年6月17日《温州日报》报道,在当地一个县,光杨梅产业收入一年就达几个亿,农民人均收入就达几千块。杨梅不耐运输,从浙江空运到川的杨梅口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在成都市场的杨梅每公斤售价也在30元左右,如此高的经济效益,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去年6月中旬,正值杨梅上市季节,双流县副县长李晓东、县农发局局长苏一全等人还专程赶赴温州了解杨梅行情,深入到温州茶山镇万亩杨梅园,了解杨梅的营销与种植,在温州茶山镇考察当地优质杨梅品种,并进园品果,当地举办"杨梅节"的热闹场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东山快速通道直通基地

  曾几何时,偏远落后的三星镇南新村是贫穷的代名词。而如今,当你再次来到南新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青砖白墙的农民新居鳞次栉比,农村旅游经济如雨后春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使这里农家的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温州商人不仅带来了一个投资项目,也给地处偏远的丘陵山区发展带来了一种精神和理念。”三星镇有关负责人在谈到该项目时这样说。笔者在南新村看到,随着杨梅基地建设,在东山快速通道两侧,装饰一新、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依托即将建成的杨梅基地,纷纷亮出了店招,招徕八方来客;而在不远处,整洁、美观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洋溢着和谐和安宁。双流锦绣东山快速通道已于今年“五一”全线贯通:全长35.741公里,联系双流和三星的快速通道—华(阳)大(林)藉(田)路(东山快速通道)已全线通车,从天府广场到三星镇只有近半小时车程。“干部的务实高效,当地群众的热切期盼,驱使我们一定要将基地打造成东山快速通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全国青联委员、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省政协委员、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香港喜来登集团公司董事兼成都喜来登实业发展公司董事长郑迈说。

  为当地群众打造致富平台

  随着杨梅在成都地区试种成功,在双流种植杨梅,具有温州也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利用成都市庞大的休闲经济作为依托,开展以杨梅为核心的现代都市观光农业,集观光、品果、休闲和杨梅深入加工于一体,建成后,该项目进入盛产期,将形成年产量达2000余吨,年产值5000万元,带动全镇几万人致富的同时,使整个项目区的经济形成产业链,生态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曾经三上杨梅基地调研的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对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该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项目,而是一个有着标本和示范意义的综合型、主体式、全方位开发项目,该项目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造血工程”。杨梅基地建设,既符合群众物质需要,又符合群众精神需求。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农民变成了工人,荒山变成了果园。收入有了保障,生活有了奔头。农民扬“梅”吐气,发展信心倍增。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

  采写 陈文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