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司+基地+农户 丘区农业发展主心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4:4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城乡一体化 成都工商服务新农村建设系列之四

  成都丘陵面积3420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丘陵地区土质贫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

,以农村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成为市场竞争的优势主体。在这种形势下,成都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扶持涉农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做大“龙头”、做强基地推进新农村生产发展,大力推广以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主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商标+农户”等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为专业村特色产品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这一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把从事同一类生产的农户、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按市场规律组织起来,传递科技信息,统一配置生产资料,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开拓市场,统一协调农产品价格,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走访,我们看到蒲江县同心村、胜利村和邛崃市花楸村在这一成功模式下,村民依托的还是同样的特色资源——竹子、茶叶等,花楸村实现了巨变,同心村、胜利村的村民实现了增收。一样资源,不一样的是生产经营发展模式。

  蒲江实例

  2万亩茶园基地带动4000农户致富

  细雨蒙蒙,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茶香,穿越一片绿意盎然的桉树林,蒲江县同心村的万亩茶园顿时跃入眼帘。这里是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的一级产业基地,全村有茶农494户,茶园面积3015亩。

  嘉竹茶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在工商部门的倾力扶持和指导下,树立起“高标准、高起点、创品牌、创一流”的经营理念,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落实“三优”(优惠提供农资、优先收购、优价收购)、“两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防治病虫)、“一补”(给予安全施药补助)、“一返”(年底返利)等措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并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优质无公害茶园基地2万亩,旗下茶农达4000多户。该公司马隽总经理感慨地说:工商服务有“三快三好”,“三快”即执照办理速度快、商标申报动作快、企业困难解决快,“三好”即先进的经营理念推广好、订单农业全程服务好、假冒伪劣严管好,切实为制茶企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

  宋开学是胜利村七组的茶农,年初他与四川绿昌茗茶叶有限公司签订的订单,谈到自家茶叶的生产与销售,他便喜形于色,拿出公司发放的“茶叶示范基地鲜叶交售手册”说:“签了合同茶叶不愁卖个好价钱,我们按公司的技术指导种茶,鲜叶卖给厂里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两至三角,春茶甚至高出一元多,年底还按交售情况进行二次返利,按一角钱每斤返利,多时要返一千多元呢。”

  在工商、公司、农户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蒲江茶业发展取得了“政府满意、企业增效、农民获利”的成绩。同心村鲜叶年产量跃升为130万公斤,茶叶收入从过去的每亩2500元增加至3000元以上,2005年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4099元。

  邛崃实例

  花楸村的变迁

  邛崃花楸村共有农户550户,人口1750人,曾是有名的贫穷村。在帮扶“三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邛崃工商局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将该村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强化工商职能,着力引导和支持发展竹业、茶业、旅游业,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村民户均收入由过去的1500元增长到10000余元。村民增收了,农村发展了,花楸村到处呈现出路通、房新、产业发展、人居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该村竹资源非常丰富,有竹林1万余亩,年产竹子1万余吨,过去村民主要靠卖竹为生,竹子销售难,价格低,收入难以提高。怎样才能整合竹资源优势,提高竹子的“含金量”呢?

  村委会在邛崃工商部门的建议和支持下,一是发展竹制品加工业,提高竹制品市场价值;二是依托涉农企业建立竹业产业链,围绕市场共谋发展。鼓励村民开办竹压笆加工厂,先后有56户村民办起了加工厂,工商所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办理执照,送到村民手中,让他们当起了个体老板。同时,积极牵线搭桥,引进涉农龙头企业“四川省邛崃市玉富木业有限公司”与花楸村联姻,走竹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公司将花楸村定点为竹资源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个体村民“老板”)”的经营模式,把竹压笆厂作为公司的半成品加工厂,定向为公司供货。加工厂自开办以来,年产竹压笆达30多万张,全部被公司收购并加工成竹压模板,远销全国各地,从初端品竹子到中间品竹压笆再到终端品竹压模板,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完整紧密的竹业产业链形成了:个体村民“老板”靠开办加工厂,每公斤竹子卖到了1.5元,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300多村民就地到加工厂务工,每人每月收入600余元。

  花楸村还是名茶故里,现有茶农200余户,种茶5000余亩,是四川花楸茶业有限公司的定点茶叶基地。为帮助该公司壮大为涉农龙头企业,工商部门着力指导公司实施品牌战略。2005年花楸茶商标被评定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当年公司实现产值8500万元。企业壮大了,为了反哺当地茶农,在工商部门的组织下,公司牵头,花楸村召开了首次茶农大会,成立了花楸茶业协会,全部茶农成了协会会员。由公司向会员提供生产技术和垫底资金,会员按要求进行规范化种植优良茶叶,公司统一收购,一改过去农户小而散、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销售难的格局,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商标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一模式的建立,将公司、协会、农户捆在一起,实现了同生存、共利益、同发展,茶叶售价也一路飙升,由原来的每斤15元卖到了每斤40元,仅此一项,去年全村茶农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茶业资源优势成功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采写 龚正江 罗剑 陈蓉 刘浏 刘滨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