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房地产商的博鳌嘶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5:4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特约评论员叶檀由于国六条及其细则的出台,房地产业一年一度的博鳌盛会成为一台欲言又止、强调理性与市场的低调磋商。作为惟一发表演讲的地产商,潘石屹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将房地产的发展与民族复兴联系了起来,这既是自励,也是励人。所谓自励,即房地产商及其支持者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度过本轮疾风暴雨般的房地产调控期;所谓励人,即希望社会各界出于理性,一视同仁地保护房地产商的利益。背后的潜台词是,房地产之所以堆积成影响金融稳定的大泡沫,并非房地产商之过,起码不应由他们承担主责。这从经济学家

钟伟对于土地储备中心直言不讳的批评可见一斑——以往房地产商与一些经济学者对政府遮遮掩掩的批评不得不变身为剑锋直指,房地产商发出了不当替罪羊的呐喊。往好里说,这是房地产市场开始净化的第一步,房地产商的利益与有关部门的利益不再捆绑在一起,成为一道无法分离的利益铁幕。由于贴合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血脉相通,如今要扯开这道幕布,自然鲜血淋漓、痛苦不堪。房地产商对付调控的武器一是市场,二是房地产业衰落造成的经济与金融风险。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基本上是商人面对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求自保时使出的最后杀手锏。支持市场化没有错,但这个世界很少有不言自明的绝对真理。中国的房地产业是否当得起市场二字,而中国的房地产商凭什么成为市场的天然代言人?房地产商应该清楚,在他们的利润中有多少是借行政虎皮而来:房地产商既是调控政策的受害者,也是行政大旗下的得益者。很明显,国内的房地产商是公关先生,是资本玩家,是抽取银行资金的老千,是从土地批租到销售链条之间的中介机构,却不是市场意义上的房地产商——顶多是房地产创意策划和住房销售者,如曹海建所说是“一个资金靠贷款、建设靠委托的不劳动的开发商”,却获得了远比房地产金融、整个建筑业和房地产服务业等整个产业链加起来大得多的超额利润,这是哪门子的市场?在房地产衰落与金融风险的联系方面,钟伟所谓房地产商为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做出重大贡献的言论与数据,正好反证了中央政府为何要痛下决心刺破房地产泡沫——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而目前以炒作为主的房地产市场是座难以长期依赖的冰山。近期美国频频加息意在防止通货膨胀,而使得通货膨胀危险系数加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炒房者的行列。美国在税收与贷款等方面对于自住房与炒作房有严格的区分与限制。一个市场化最彻底的国家,也是对经济泡沫充满警惕、对炒房者绝不宽容的国家。房地产商处于两难境界。一方面,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在论坛宣言中承认公共利益、消费者权益与企业公民责任;另一方面,却在讨论中加入允许外资购买中国的房子、政府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等“私货”。这道门一旦彻底打开,在动辄几十亿美元的巨量外国基金面前,恐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半壁江山将尽入外资彀中,国六条不免成为镜花水月。将房地产泡沫的罪责全部归咎于房地产商确实是不公平的。政府的失误在于,公共财政过度依赖于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者,对一些成为利益链条上的分赃者的官员制裁乏力,有意忽视或者放纵了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威胁。如今,当政府试图驱赶既得利益者入笼,才发觉笼口太小,无法可施,只有急匆匆挥刀断尾。缺乏长远眼光的政策屡屡出台的后果是,在加强行政权力对经济调控作用的同时,造成行业发展的剧烈波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