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部门联手治不了黑垃圾车? 集中治理后因缺乏强制性措施遭遇反弹,省会有关部门拟出台新规破解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5:54 河南报业网-河南商报

  

六部门联手治不了黑垃圾车? 集中治理后因缺乏强制性措施遭遇反弹,省会有关部门拟出台新规破解难题

  

六部门联手治不了黑垃圾车? 集中治理后因缺乏强制性措施遭遇反弹,省会有关部门拟出台新规破解难题

  

六部门联手治不了黑垃圾车? 集中治理后因缺乏强制性措施遭遇反弹,省会有关部门拟出台新规破解难题
7月4日上午,成都市市政管理局一行数人来到郑州,与郑州市市政管理局有关领导展开座谈。双方此次交流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在清运过程中出现的泄漏、遗撒、飞扬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5年7月,郑州市市政、公安、行政执法等六部门就首度联合下文,要求全市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必须进行密闭改装,拒不改装的将视为“黑车”处理。

  文件的出台一度让郑州垃圾清运市场安静了许多。但三四个月后,随着联合执法力度的减弱,全省各地数百台未经改装的黑车涌入郑州,致使郑州市全部改装车辆陷入生存危机,鼓噪一时的“密闭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报料:垃圾清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这几天,在郑州从事渣土清运4年多的王沛可真急了:“6台垃圾清运车已经卖了4台,要是政府再不出面治理,剩下的两台也得卖掉。”王沛满脸担忧地说,这样,他永远都不再干渣土清运的活儿了。

  王是金水区振杰清运公司的一名车主,他所说的渣土,就是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残土。

  2002年年初,王沛购买了第一辆渣土清运车,接下来的一年里,这辆渣土清运车几乎一天都没停过,每天能跑十来趟,一趟的收入就有300元。尝到了甜头,王沛随后又添置了5台清运车。

  2005年,郑州市“四城联创”的关键一年。在此期间,建筑垃圾清运车乱抛乱撒再次成为市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这年7月1日,郑州市市政管理局、公安局、行政执法局、建设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局、交通局六个部门联合下文,要求全市的渣土清运车必须进行密闭改装,未改装的将被视为黑车。

  按照六部门要求,王沛将自己的6辆车全部进行了改装,每台车的改装费达1.2万多元。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改装的车辆共占注册从事渣土清运车辆的九成以上。

  文件出台仅三个月,一场变故让所有改装车车主措手不及。数百台来自漯河、许昌、驻马店、安阳等地的渣土清运车涌入郑州,对郑州改装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改装车车厢的高度只有1.2米,而外地车的高度则是1.8米,改装车每次载重最大5吨,而外地车一装就是30多吨。由于两种车的运费相同,各大工地当然不愿意用改装车。

  车多活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工地给出的运费一降再降,2002年每车300元的运费已经降到了现在的120元。王沛说:“以前我们郑州的车主都是挑着工地干,后来是工地挑着我们干,现在几乎没有工地愿意让我们干了。”

  实际情况是,每逢新工地开工,最少有50辆以上的外地车来和当地车主抢生意。半年时间,王沛经常是等上七八天才能等到一个活儿,原来一天能拉十来趟,现在最多也不过五趟。

  受外地车的冲击,王沛不得不在半年时间卖掉了自己的4台车。和王沛一样,金水区鸿基清运公司的车主张本强原来有4台车,为了维持运转也不得不卖掉其中的3辆。

  车主们说,类似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令他们不理解的是,他们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花钱对车辆进行密闭改装,如今改装车找不到活干,黑车反而越活越潇洒,是典型的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谁该为他们的损失承担责任?

  目击:清运车一路狂抛乱撒

  郑州市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现状如何?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跟踪采访。

  6月30日夜10时12分,金水路燕庄拆迁工地现场,最少有三十辆外地渣土清运车不停地装车,这些车辆都没经过密闭改装,装上冒尖的渣土后也不搭盖篷布。

  渣土清运车呼啸着行驶在未来大道上,路上扬尘弥漫,不断有砖块土渣从车身滚落。尽管此时路上已没太多行人,但眼前的景象仍让路人心惊。不少路人和司机都忧心忡忡:“万一车上的砖块掉下来砸伤行人怎么办?万一撒落在路上的石块被后面的车辆撞上怎么办?”

  据在该路段清扫卫生的环卫工介绍,由于违规清运车的原因,他们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原来用20分钟打扫完的道路,现在则要一个小时。

  当日夜11时10分,经二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工地上演同样场景,这里的外地车有20多辆。农业路与经一路的工地上也有16台外地车在施工,除遗撒砖块和扬尘外,很多车轮上还粘带着泥土,道路上留下一片泥泞。

  这些外地车的车牌号开头多为豫K、豫C、豫P、豫E、豫G。金水区清运协会每天都配合执法部门对渣土清运车进行检查,在他们每天的“检查日报”中,可以看到外地车随意在路边倾倒渣土的现象。

  根据去年六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不但清运车要办理《郑州市垃圾准运证》,工地和清运车每天都要办理渣土运输双向登记卡,上面要注明回填场地、行车路线和行驶时间,不办双向登记卡的工地被视为黑工地。

  但这样的规定对于那些外地车来说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黑车,黑车按规定是不准在市区行驶的,但他们却能够在不办理任何证件的情况下,在郑州从事渣土运输。调查发现,在郑东新区的聚源路上,每天都聚集着大批外地渣土清运车。

  说法:文件缺乏强制措施

  既然下发了相关文件,为何还治不了黑清运车?记者走访了郑州市相关部门。

  据了解,在该文件实施后的前几个月,六部门各司其职展开联合执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市区内已经很难看到未经改装的渣土清运车了。但三四个月过后,随着联合执法力度的减弱,外地车纷纷进入郑州,遗撒、扬尘、乱倒现象开始反弹。

  难道相关部门真的对此视若无睹吗?郑州市行政执法局执法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张建毅解释,执法部门从未终止对未改装渣土清运车的查处,但郑市政管【2005】113号文只是一个政府文件,不是强制措施,文中没有具体明确对未改装车辆进行什么样的处罚,所以说这个文件本身没有很强的约束性。

  张建毅说,对存在遗撒的车辆,执法局除每平方米10元的罚款和责令清扫外,并没有其他处置权,况且渣土清运车都在深夜营运,执法局的人力和精力都无法对这一现象施行全天候监控,仅凭六部门联合下发的这份文件,很难根治郑州渣土清运黑车问题。

  郑州市市政局市容环卫处处长于朝臣表示,政府并不反对外地渣土清运车来郑,因为渣土清运已经全部市场化,外地车参与竞争本无可厚非。但他坚持认为,外地车既然来到郑州,就应该按照郑州的规矩办事,先实施密闭后再营运。

  但市政局只是渣土清运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除对清运车辆进行行政审核外,也没有查处权,对未改装车辆,市政局能做的只是不发给建筑垃圾准运证。

  于朝臣说,对于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目前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多部门联合行动虽然能取得效果,可是一旦中途松懈,原有问题又都重新暴露。”

  声音:治黑车该用重典

  郑州的哥孙朝阳最近一直开晚班车,昨晚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提起拉渣土的车我就头大,晚上开车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辆没封闭的清运车蹿出来,司机开车横冲直撞,一不小心就会被碰上,跟在这种车后边更难受,车上掉下来的灰尘让你看不清路,而且他还说停就停,万一撞上可不得了。”

  家住农业东路的陈女士上的是夜班,每天下班的时间都在凌晨两点左右,这个时候,路上的外地渣土车频繁蹿行,她经常看到数十米的路面上撒满了从渣土车上掉下的垃圾。

  很多市民说,外地无盖渣土车不但影响城市卫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还影响着市场的经营秩序,既然政府部门在去年下了很大力气去治理渣土车,也要求郑州所有车辆必须密闭改装,这一政策就应该坚持下去,别让黑车夺了合法车的饭碗。

  求解:成都模式值得借鉴

  在7月4日座谈会上,成都方面拿出一个他们9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规让郑州方面论证。按照这份新规,城市建设环节中出现的建筑工地由建委负责,拆迁工程由房管局负责,统征土地由国土资源局负责,建设单位只有取得这些部门的审批才可办理垃圾清运证,不办理垃圾清运证的对上述三部门实施问责制。

  这份即将实施的新规还规定,所有建筑工地不得征用没有密闭的车辆运输建筑垃圾,只有控制好源头才能有效遏制非法营运现象。

  还有,所有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必须把驾驶证、行车证等证件交到交警部门扣押,由交警部门对其行车路线和行车时间做出统一安排,并在车前贴上城区道路渣土运输许可证,营运结束如不存在违规情况才能领回扣押证件。

  于朝臣认为,成都即将实施的这条新规或许能为郑州提供启示,让郑州的建筑垃圾营运更趋规范,让市民感到这座城市更加干净卫生。■本报记者杨桐

  黑垃圾清运车抛撒的建筑材料

  本报记者王春胜\摄

  正规营运车辆应持有这样的登记卡

  本报记者鲁煜\摄

  在郑东新区聚源路上的黑垃圾清运车

  本报记者鲁煜\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