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山区孩子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5:54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为了促进首都教育均衡发展,去年9月,北京市1000余名教师对口支援远郊区县各中小学。其中西城区派出101名教师支援昌平、怀柔和密云各校。一年过去了,他们承载着校园文化,用特有的支教精神把城区和农村各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用奉献和爱心点亮边区教育

  刘霜是西城区中华路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去了北京市最北端的喇叭沟门小学。所以,对刘霜来说,回家就比较困难了,她说:“能陪着父母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来回坐一趟车要6个多小时,等到家时都没力气说话了。”

  刘霜刚到学校时,孩子们特别兴奋,争先恐后地问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朴实和热情让她马上就喜欢上了这里。

  一天,刘霜在上早读课,一位名叫谭雪东的同学突然晕倒了,她扔下课本,抱起谭雪东,直奔医务室,生怕耽误了一点治疗时间。

  刘霜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常主动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并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遇到大的教学活动,刘霜主动帮助其他教师备课。刘霜说,“支教教师就是要让山区孩子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

  用勇气和耐性感化孩子

  “这一年的经历,会让我铭记终生。”支教教师中年纪最小的果倬菁显得成熟了许多。

  果倬菁被安排在密云县冯家峪中心小学下设的番字牌小学。按照那边的生活习惯,她必须每天用水桶到院子里打井水。刚来的时候,正赶上俗称“臭大姐”的虫子肆虐,桌子、床铺到处都有难闻的味道。“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果倬菁乐观地把每天打水看作是锻炼身体;把喝泛黄的井水当作是补充矿物质;虫子多就找杀虫剂、卫生球和花露水帮忙。果倬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成了一位地道的山村女教师。

  到该校之后,果倬菁发现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礼貌习惯。许多学生放学后没有写作业的意识。于是,果倬菁与其他任课教师商量,增加了课时量,督促学生课上完成作业,她当天批改,现场表扬。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每天放学,果倬菁坚持带着班里的住宿生一起送走读生到校门口,并一一和大家挥手说再见。开始,孩子们不太适应,但在果倬菁不间断的送别中,班里最害羞、每次出门头也不回的孩子,也乐呵呵地跟大家说再见。

  用理性和真挚收获支教情谊

  当得知自己要去昌平支教的时候,张凤宏迟疑了。因为她走了,自己的孩子怎么办?最后她毅然决定:把孩子带着,一起支教!

  张凤宏被派往了昌平的兴寿学校。学校安排张老师带一个月三年级班主任,教一个班的语文、数学。因此,她一天少则四、五节课,多则六、七节,还要抽出时间给困难生补课,一天下来真是腰酸背疼。

  转眼进入冬天,张老师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最冷的那几天,孩子向她埋怨道:“非支什么教?这大冷天得跑那么远去上学!”张凤宏也觉得愧对自己的孩子,但她依然理性的告诉自己:“山里的孩子、老师更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供暖之前,张凤宏经常从梦中冻醒。气候的不适应使她每天浑身疼痛,嘴上马上起了火泡,咳嗽不止。家里人劝她回家歇几天。可她依然带病坚持着,没有耽误孩子一节课。学生们心疼老师的身体,从家里带了些玉米渣、红小豆,当这些普通的物品摆在张凤宏面前时,她深深的感动了。张凤宏感慨地说:“支教生活可谓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情!”

  在支教中,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据介绍,北京市千余名支教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老师占了75%,45岁以下的占了73%。

  另据了解,北京十三中还将支教工作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该校除派出优秀教师前往昌平两所学校支教外,还组织了三所学校的高三工作研讨会、初三工作研讨会和德育工作研讨会,并对两所学校的数学、语文、外语教师开放课堂,邀请两校教师参加研究课,共同研究中考、探讨新教材教学,学习新课程理念等。同时,其还接待了两校的教学干部为期一周的挂职学习。

  北京十三中丁大伟校长说:“树立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城里学校,特别是示范高中校的责任和义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