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蒋多多“建议”和鲁迅《忽然想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6:00 光明网
李月明

  “星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才能发光,到了地上就成了冰冷的陨石,和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这是南阳一位叫蒋多多的女生高考时,写在考卷上的“抗议”之举。除此之外,她还把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所有试卷用双色笔来写。……(《江南时报》2006-07-02第02版)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说是希望各科成绩为零,以引起社会重视。

  她的做法确实也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班主任说:她是个怪学生;同学们说:她这么做很傻;专家警告:偏激做法不可取;教育心理研究专家认为:她的心理不健康。

  是心理不健康吗?好象是的。无论如何,她都不应该这么做。从她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点堂吉坷德大战风车的味道,她不自量力,她拿高考这么大的事不当事,实在是和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其实,她最终只是糟蹋了自己,就算她全部的建议都是用血书写的,就算她当场要了自己的命,那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真的仅仅是她心理不健康吗?我觉得又不然。

  中国教育的问题由来已久了。毛泽东当年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就非常反感。他曾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还说:“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只可惜,四十年前开始的一场教育革命,以张铁生考试交白卷而从一个极端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我国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比起毛泽东那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现在一些地方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有的地方喊出了“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血淋淋的口号;有的地方财政并不富裕,却投资上亿元打造重点高中;有的地方弄虚作假,由学校出面组织高二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高考;还有的地方干脆花钱“买”考生,以制造上线人数、升学率的虚假繁荣(见《新华时评》:《尽快走出“教育GDP”误区》)。

  那么,在这种各式各样离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背景下,一个考生无奈地高考试卷上提出自己的“抗议”又有什么稀罕呢?其实,有蒋多多这种想法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只不过他们循规蹈矩惯了,就象鲁迅当年指出的一样,不敢说、不敢写、不敢哭、也不敢闹罢了。

  鲁迅先生也是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进行了严肃的思考的人。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历来就是“驯顺”,培育家畜。在《略论中国人的脸》中,他批评中国教育的一贯做法,认为只是让“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猪,狼成为狗”,他说,这“只足使使牧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在《忽然想到》中,他更是满含着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负责的忧患意意识,提出希望新的一代先先要“敢说|敢笑、敢哭、敢怒……”,他说,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方式倘“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

  教育改革无疑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是,真正“敢说|敢笑、敢哭、敢怒”的蒋多多在我们的眼前出现时,我们却只能把她列入“另类”,只能说她是“心理不健康”;那么,虽然也一样反感,却只能忍气吞声、俯首贴耳者难道是健康吗?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发展计,不管有多难,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想想了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