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只是小数点错误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6:00 光明网
陈德沛(广东银行职员)

  “学生贷款2.4万还息1.2万”事件似乎水落石出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表示,这是操作人员在办理助学贷款业务过程中,由于业务量大、办理时间集中而发生操作失误造成的,即可能计算时将国家财政补贴部分算错了一个小数点,国家贴息部分占50%算成5%.(6月27日《新京报》)以笔者近十年的银行工作经验分析,当事银行的解释有两个质疑:一是对技术操作上的质疑。该分行有3万余笔助学贷款,属于“批量生产”,为避免人手操作导致成本增加和出现不必要的人为错误,银行绝对会设计好相应固定的电脑

程序,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个人资料如客户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即可自动生成。

  既然如此,何来操作失误之说?再问,怎么只是几十名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的失误?

  二是后续错误令人震惊。

  根据报道,部分学生“目前的还款方式仍为等额本息还款,不是当初合同中的等额本金还款”,也就是说,在还款方式上合同规定的与实际执行的不相符。还款方式是当时合同双方根据客户将来还款能力的预测而作出的选择,而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双方均无权随意更改合同的任何条款。

  笔者认为,这次事件,银行的错误不仅仅在于小数点,还有更深层次的错误:首先反映出该行员工的风险意识极差,甚至是无视国家的金融法规。小小的助学贷款尚且错误百出、随意更改还款方式,其他的大额贷款呢?这绝对是金融工作的一大忌。

  其次是该行的稽查无力监管缺位。金融工作上的失误往往是差之毫厘则错之千里,正因此,当前各银行对于稽查监督非常严谨,稍大的业务则进行双人复核,并加强业务稽核或专项检查,如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人严加惩罚,力求杜绝可能出现的错误。只可惜,从以上事件中,我们似乎看不到当事银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想想看,2002年发生的业务错误,经过四年无数次的稽查,竟然可以安然无恙,直到媒体的揭盅才真相大白,这种错误怎么解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