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对外资并购行为确实应该加以约束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6:00 光明网
梅新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外资的一些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

  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对外资加以约束,在不同的外商投资方式中,并购投资比新建投资理当受到更多的约束。

  不过,在反思外资的社会潮流中,我们需要防止从“外资崇拜”的幼稚狂热跳到另一个极端。对外资进入应当作出适当的限制,但没有必要无限扩大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类产业的清单。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日前正式发布。《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有关装备制造业外资并购的方向。同时,据媒体报道,有关部委正在制定新的外资并购管理规则,对现行的外资并购管理法规加以完善。一些以前无约束的外资并购行为可望在新规则下得到制约。

  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外资并购施加了种种限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外资的一些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

  纵览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对外资、特别是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施加了种种限制,尤其是发达国家,这类限制多数都有很长历史了,有些限制(如美国对外资进入沿海航运业的严厉禁止)甚至已经连续实施了一两百年。美国在18、19世纪曾经是全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但也曾经发生多次反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运动,尤其是反对外资对美国自然资源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

  有一种意见认为,为了实现对外资与内资的真正平等待遇,有必要维持对外资的优惠,以便弥补其市场准入等方面受到的限制。但这种意见出发点本身就极为荒谬。中国之所以可以向外资开放市场,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做实现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为了向外资做贡献。把给予外资与内资平等待遇作为先决条件、作为立论前提,无异于把外资当作中国的主人了,把给予客人与主人同等待遇作为先决条件都是难以容忍的,何况现在很多外资还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

  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对外资加以约束,在不同的外商投资方式中,并购投资比新建投资理当受到更多的约束,因为新建外商投资企业的方式并没有直接消灭内资同行企业,没有直接减少市场上的竞争,而并购投资则是直接消除了内资同行企业,直接减少了市场上的竞争。

  当前一些特有的情况进一步扭曲了外资并购行为

  事实上,中国当前一些特有的情况进一步扭曲了并购市场,不合理地提高了作为并购者的外资的预期收益率,增进了强化约束的必要性:国企改制风大大改善了海外收购者的谈判地位,使他们有能力一再压低收购价格;许多地方政府陷入招商引资狂热,不惜对外资提供多种过分的优惠,并为外国收购者主动进行大规模裁员;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资本结构僵硬,渴望引进权益投资。

  由于某些地方政府的指导思想是不惜一切也要让合资成功,结果让外资立于不败之地,即使合资不成,他们也能够在交易的尽职调查中获知中方企业(他们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

  而他们的一些明显苛刻的收购行为之所以仍然受到中国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欢迎,是因为对于企业某些管理层而言,这样做无需冒险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就可以依靠“外资”身份取得众多优惠;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则可以借此取得招商引资“政绩”。此外,不排除少数中国企业高管企图与海外并购者(特别是一些私人股本基金)联手上演所谓“外资并购”的双簧,把自己管理的公司据为己有,为此竭力压低公司股权转让价格,并按照自己默认的接盘者“量身定做”竞购者标准;也不排除个别官员个人可能在其中有“猫腻”。这类交易在中国社会激起强烈的非议浪潮,诚为理所当然。

  不仅如此,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方式在中国完成扩张,不仅在当前环境下存在众多经济负面影响,而且某些并购行为甚至可能危及国家安全。之所以如此,直接原因是某些骨干企业生产民品的同时还生产军品,让外资得知中国军备的技术机密,其风险不言而喻。

  需要防止从“外资崇拜”的幼稚狂热跳到另一个极端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外资并购、特别是海外私人股本基金并购国内企业加以规范。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确定限制、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部门。通常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技术全面进步的战略产业应当限制较严,甚至完全禁止。除此之外,对受进口竞争压力不大的产业也多加限制,因为这类行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规模经济,企业并购的积极意义不大,反而容易形成垄断和共谋等行为,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对国际竞争较为激烈的产业则可以管制较宽,甚至鼓励;在准许外资进入的行业部门,外资并购不得形成垄断;外资并购不得削弱中国自主技术创新;严禁外资并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如果存在的话)。

  不过,在反思外资的社会潮流中,我们需要防止从“外资崇拜”的幼稚狂热跳到另一个极端。对外资进入应当作出适当的限制,但没有必要无限扩大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类产业的清单。管得太多,结果可能是什么都管不好。我们仍然应当渐进有序地适度扩大对外开放,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反思外资作用的目的不是关闭中国市场,而是为了纠正注定不可持续的偏颇招商引资方式。我们欢迎外资来中国守法长期经营,不欢迎来捞一把就走的外资。

  对外资而言,无论想在哪个东道国社会长期立足,都必须抛弃那些额外的优惠,否则必然遭到东道国社会的反弹,享受到的优惠力度越大,维持时间越长,遭到的反弹也会越强烈。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宣扬、夸张外资威胁的目的是排斥竞争对手,以便自己廉价取得转制的国有企业资产,我们也不应纵容这种扭曲公开、公平市场规则的行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