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路之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6:09 中国青年报

  聿玉

  2006年7月1日,是一个被历史载入史册的伟大日子。世界在这一天再次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奇迹:在冻土地带的风火山隧道,在人烟罕至的沱沱河源头,在高耸云端的唐古拉垭口,一条风驰电掣的铁龙呼啸而过,它所跨越的,是惊世骇俗的天路!这一天,中国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使“进藏难,难于上青天”的无奈历史,变成了“青藏铁路飞云端,雪域高原变

通途”的壮丽画卷!短短五年,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勇敢挑战生命极限,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伟大的“穿越”,创造了建成世界上铁路海拔最高、建设技术难度最大的两项世界之最!

  2006年7月1日上午10点。在“天路”的一端——青海省格尔木火车站,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仪式正在隆重举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有关省、自治区的负责人,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建设大军的英雄模范代表都出席了这次盛会。清晰的电视直播信号,将青藏铁路开通的盛况立刻传送到全国、全世界。知情人说,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信号传输通道是由中国铁通网络提供的;他们还知道,在浩繁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中国铁通作为开路先锋,为青藏铁路及时、快捷地提供了通信技术的杰出服务。在盛会的贵宾席中,中国铁通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吉斌此刻更是心潮澎湃:青藏铁路是连接格尔木至拉萨的神圣天路,而来自中国铁通的建设者们,从青藏铁路开工前抢敷临时通信线路,到2004年开始为青藏铁路提供GSM—R(数字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系统)的日常维护服务至今,中国铁通和青藏铁路一道,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五年。可以这样说,青藏铁路开通了神奇的天路,中国铁通就是这条天路的忠实守望者和保护神。11点05分,随着开往拉萨的“青1”次青藏列车的启动,赵吉斌的眼前,又浮现出中国铁通将士们的顽强身影……

  及时完成临时线路的开通,为青藏铁路建设提供通信保障

  古语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而对现代化的工程建设而言,就应该是“施工未开,通信先行”。1142公里长的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线段(简称格拉段),在建设初期,还没有敷设通信系统,这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中国铁通接到铁道部的委托,立即担负起抢敷、开通临时通信线路,不让建设工程因信息不畅而受阻的重任。

  中国铁路通信历史悠久。可以这样说,中国一有铁路就有了铁路通信,铁路安全行车离不开准确无误的铁路通信,所谓“百年铁路,百年铁通”此言不谬。中国铁通责不旁贷。虽然在2000年12月,中国铁通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社会公众通信商,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铁通从铁道部整体移交国资委,但与其他公众电信运营商相比,除了为社会提供通信服务外,还要继续担负中国铁路的运输通信服务,面对青藏铁路如此浩瀚的工程,中国铁通自然要冲锋在前、全力以赴。

  中国铁通旗下的青海铁通分公司接到总部抢敷临时通信线路命令后,立即组织了60多名通信技术骨干奔赴抢敷前线。他们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沿着海拔4500多米以上即将开工的铁路线段,对开工要涉及到的每个点、每段线路,都进行了周密的勘察、布线、装机、调试。他们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雪水;白天饱尝酷晒暴雨冰雹的袭击,夜里钻进冰冷的帐篷里,再感受如刀的高原寒风从身下掠过的滋味,但没有一个人畏缩,硬是提前安排好了临时通信线路的施工计划。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主要线路——格拉段正式开工。中国铁通在此之前必须开通铁道部至青藏铁路总指的点对点可视会议系统,开通格拉段开工典礼的IP可视会议系统。这就成为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继抢敷临时通信线路后的另一个重点战役。命令下达后,青海铁通的员工们冒着严寒奋战14个小时,在不可躲过的恶劣地带开挖敷设光缆4公里,于2001年5月28日提前开通了可视系统,为指挥决策部门安上了总揽全局的“千里眼”。

  2001年10月18日,青海铁通格尔木分公司的程控交换网开通,很多临时通信系统转成了固定专线,通话更快捷,话质的清晰度更加提高,有力地配合了青藏铁路的施工建设。在抢敷临时通信线路这场硬仗中,青海铁通先后派出员工1400多人次,车辆413台次,及时开通了青藏铁路格尔木南山口至唐古拉的沱沱河、纳赤台、五道梁之间所有施工点的自动电话。从2002年3月开始,又为格拉段筑路大军安装了IP公话及固话491部,使格拉段话务通信全部开通,为青藏铁路顺利开工打下良好的联络通信基础。

  2002年6月底,即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一周年之际,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又为青藏铁路开通了MCU视讯会议系统;完成了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总指,五道梁、沱沱河、拉萨分指的IP视讯会议系统的接入;7月底又开通了清水河特大桥、沱沱河大桥施工现场的图象监视系统,至此,青藏铁路全线施工建设情况通过视讯尽收眼底!

  提供铁路专网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实现无人车站的智能管理

  青藏铁路经过地处海拔4500米之上的无人区,长度占总里程的85%以上。即使在无人区,同样需要建设多个车站,供青藏线火车会车、停靠之用。而在无人站,最重要的是兴建智能化自动调度系统和远程监视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信息输出是否能够做到准确无误,这付重担同样落在了中国铁通身上。

  面对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推进及青藏铁路对通信系统的特殊化需求,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以科技为先导,经过多次攻关,准确提供了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为实现无人站智能化管理,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004年5月12日,青海铁通首先在青藏线西宁—哈尔盖段,建成了智能化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FZK—CTC),实现了西哈段全线17个车站应用CTC系统的无人化管理,其中的10个车站实现了无人站行车调度自动指挥系统。青海铁通运用自动调度和远程监视技术,又为列车和车站之间,安上了实时监控的“千里眼”。

  随后,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又靠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实力,配合前西宁铁路分局的DMIS工程建设,按时完成了无线车次号自动校核系统的安装调试、DMIS通道2M端口接入、专用数字调度系统等开通工作。同时还开通了西格线DMIS所需的6条迂回保护通道、调度系统迂回保护通道,保证了DMIS系统的开通运行,使西宁分局兰青线和青藏线的64个站区的自动调度指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6月19日西宁铁路分局并入青藏铁路公司,青海铁通为配合铁道部生产布局调整工作,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干线调度电话、TMIS、DMIS等系统对铁道部的对接、切换,连同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等,均顺利地由兰州局移交铁道部,受到了集团公司的通报表彰和青藏铁路公司的好评。

  有意思的是,青藏铁路需要经过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意在藏羚羊每年产仔必经之路,修建了11.7公里长的清水河特大桥。大桥桥底通畅宽敞、视野开阔,适应了藏羚羊既爱扎堆猛跑,又爱驻足观望的习性。青海铁通为了让世人看到藏羚羊通过大桥的珍贵画面,特意在大桥上敷设安装了铁通视频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视讯系统,直接观测到藏羚羊安闲通过、追逐嬉戏的样子。

  2005年3月,青海铁通在原西宁铁道通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铁通青藏铁道通信事业部,下设格尔木、柯柯、西宁和拉萨4个通信段,提供东起海石湾、南至拉萨的长达2000多公里的主干、支线线路、干线车站、有人站和无人站以及机车的通信设备的维护和服务。铁道部在青藏铁路沿线敷设了60芯骨干光纤,其中的40芯由中国铁通出资建设,形成了中国铁通对青藏铁路通信技术强大的服务通道。

  采用先进的GSM—R技术,确保行车安全运营

  为确保列车安全运营,中国青藏铁路采用了世界尖端铁路专用通信系统—GSM-R。GSM-R作为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目前主要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速铁路上,青藏铁路运用GSM-R,是中国首次运用此项技术。青藏铁路沿线所经过的地区多为高寒缺氧、平均海拔4500—5000米以上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对铁路通信系统不论从系统性能、业务类型上,还是维护水平上,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此,中国铁通早在青藏铁路GSM-R安装前,就开始调集优秀的技术人员,为掌握GSM-R技术进行专门学习和专业培训。

  我国铁路目前使用的是无线移动通信,主要以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为主(即无线列调)。这一系统属于单信道模拟通信系统,已经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而GSM-R系统恰恰可以满足青藏铁路的特殊要求。GSM-R是在技术成熟的GSM系统之上,增加了特殊的硬件和软件功能,提供了强大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平台,是专门满足铁路信息化业务需求的现代化网络系统。由于该系统性能稳定、远程维护功能强大,且全线采用双网覆盖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大幅降低了恶劣自然环境下设备维护的难度。此外,GSM-R系统作为铁路专业无线通信系统,它除了能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应急通信、养护维修组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外,尤其能满足列车运行速度在每小时500公里以上的无线通信要求。

  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承担了GSM-R系统的维护服务工作。

  青海铁通技术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已成为掌握作GSM-R技术的行家里手,他们作为GSM-R系统的指定试验单位,在GSM-R系统安装完毕后,即在格尔木至不冻泉试验段,进行了如下的多次试验:试验了GSM-R系统的有线和无线网的两网合一;通过有线传输提供通道和无线直放站的方式,实现了全线场强覆盖;通过调度台、车站台、机车电台、手持台和车载卫星电话等GSM-R线路设备,实现了调度指挥控制功能和通信功能,使铁路各级生产和管理人员通过GSM-R系统,共享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实时信息。

  经过中国铁通测试的青藏铁路的GSM-R网络平台,可支持和发展的通信业务非常广泛:除了可提供普通的语音业务外,与有线FAS系统相结合,还可实现铁路通信特殊业务的需求,如调度通信、站场通信、施工养护通信、应急通信、公安通信、公务通信、战备通信、公众服务通信等。可支持的铁路无线数据业务,主要有控制数据、调度数据、监控数据、施工养护数据、应急通信数据、公众服务数据等。另外,GSM-R网络平台还能提供移动售票、客票查询、补票等公众服务数据;在列车行进中,通过车上显示设备或广播系统,还可以发布诸如天气预报、车次信息、新闻等对旅客有用的信息。

  青藏铁路GSM—R系统于2004年4月开始安装建设,从试验段设备硬件安装、加电调试到静态、动态的功能、性能测试、系统升级,再到全网建成并投入运营,历时两年。两年里,铁通青海分公司始终选派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奋战在条件艰苦的铁路沿线,克服了高原严重缺氧的不良反应,进行设备调通、设备维护,并在现场积累各种经验,形成了一支专业化、技能高的维护队伍。青海铁通分公司、青藏铁道通信事业部又在西宁专门设立了网管中心(青藏线GSM—R系统调度枢纽);在格尔木和拉萨建立了两个维修中心;在格尔木到拉萨中间建立了三个维修站,形成了中国铁通青藏线GSM—R系统全线维护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海铁通对GSM—R的现场测试一次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国铁通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得到了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通电表彰。

  2006年6月17日,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和青藏铁路公司正式签订合同:由青海铁通作为专业通信服务的惟一电信运营商,负责青藏铁路格拉段GSM—R通信工程的维护。至此,中国铁通正式担负起保障青藏铁路通信系统安全运营的重任……

  2006年7月2日零时31分,由青海格尔木开出的青藏列车“青1”次,翻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穿过了长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通过了45个风格迥异的车站后,抵达西藏首府拉萨。首趟进藏列车安全抵达拉萨,不仅见证了从去年10月就开始试运行的青藏铁路,也见证了中国铁通对青藏铁路行车通信系统维护的高水准,见证了中国铁通对中国铁路现代化、国际化的杰出贡献。当进藏列车拉响了震荡夜空的汽笛时,当上千名各族群众向各路英雄模范献上洁白的哈达时,英雄的铁通人笑了。

  GSM—R简介

  GSM—R是在GSM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上,增加了铁路运输专用调度通信功能。GSM—R通信系统包括:交换机、基站、机车综合通信设备、手机等设备组成。以青藏铁路为例: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青藏线北起我国青海省格尔木市,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经安多、那曲、当雄,到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约1142公里。绝大部分线路在高原缺氧的无人区。为满足铁路运输通信、信号及调度指挥的需要,采用了GSM—R移动通信系统。

  青藏线GSM—R通信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

  1、调度通信功能

  调度通信系统业务包括列车调度通信、货运调度通信、牵引变电调度通信、其他调度及专用通信、站场通信、应急通信、施工养护通信和道口通信等。

  2、车次号传输与列车停稳信息的传送功能

  车次号传输与列车停稳信息,对铁路运输管理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通过基于GSM—R电路交换技术的数据采集传输应用系统,来实现数据传输,也可以采用GPRS方式来实现。

  3、调度命令传送功能

  铁路调度命令是调度所里的调度员向司机下达的书面命令,它是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采用GSM—R系统传输通道传输调度命令,无疑将加速调度命令的传递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4、尾部装置信息传送功能

  将尾部风压数据反馈传输通道纳入GSM—R通信系统,可以方便地解决尾部风压数据传输问题。

  5、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系统传输功能

  提供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地面设备和多台车载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并能够存储进入和退出调车模式的有关信息。

  6、列车控制数据传输功能

  采用GSM—R通信系统实现车地间双向无线数据传输,提供车地之间双向安全数据传输通道。

  7、区间移动公务通信

  在区间作业的水电、工务、信号、通信、供电、桥梁守护等部门内部的通信,均可以使用GSM—R作业手持台,作业人员在需要时可与车站值班员、各部门调度员或自动电话用户联系。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还可以呼叫司机,与司机建立通话联络。

  8、应急指挥通信话音和数据业务

  应急通信系统是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影响铁路运输的紧急情况时,在突发事件现场与救援中心之间,以及现场内部采用GSM—R通信系统,建立语音、图像、数据通信系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