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日韩媒体报道 朝鲜试射中远程导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6:0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美日韩媒体报道 朝鲜试射中远程导弹
本报专稿美日韩媒体报道,5日凌晨,朝鲜方面首先试射了至少2枚中程导弹以及1枚“大浦洞2”远程导弹。尽管“大浦洞2”的试射未能取得成功,但这使得美国和日本等方面对朝方的行为更加紧张。

  截至记者发稿时,朝鲜官方和媒体对是否试射了导弹持沉默态度,对外电的报道也没有加以评论。平壤市街道上车来车往,市民们表情轻松,生活一如往常。

  远程导弹未成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朝鲜当地时间5日凌晨先后发射了3枚导弹,其中包括一枚“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但这枚远程导弹在发射35秒之后即出现问题,最后坠落在日本海中,发射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中程导弹落入日本海

  根据日本新闻媒体提供的消息,5日当天早些时候,与“大浦洞2”同时,朝鲜方面还试射了至少两枚“劳动”中程导弹。据悉,朝鲜方面是5日凌晨3点32分发射的导弹,几分钟后到达日本海,并且在距离日本北海道300海里的地方落入海中。

  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除了“劳动”之外,朝鲜方面发射的中程导弹还包括普通的飞毛腿导弹。

  美国严阵以待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表示,美国将朝鲜发射导弹看作是一种“挑衅行为”。据悉,在朝方试射远程导弹后,美国总统布什已经与哈德利就此进行了紧急磋商。据悉,美国国务卿赖斯也即将在5日晚些时候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其他几个国家——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就试射导弹一事展开讨论。

  而朝方试射导弹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已经表示美方“正在与联合国安理会各方紧急磋商”。

  此前,美国曾声明,自己无意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不过面对朝鲜的远程导弹,美国也不会坐视不理。美方表示,一旦朝鲜向美国发射“大浦洞2”等远程导弹,美国也将“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国土”。

  我外交部发言人:

  希望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

  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5日就朝鲜试射导弹一事发表谈话。

  刘建超说,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态严重关切。我们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多做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的事,不要再采取使局势紧张和复杂化的行动。

  刘建超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同有关各方一道,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当天外交部长李肇星应约先后与美日韩澳领导人通电话,就朝鲜半岛局势最新发展交换了看法。

  韩日澳俄作出反应

  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韩国总统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徐柱锡当天发表声明说,韩国政府对朝鲜试射导弹事件“深表遗憾”,并呼吁朝鲜早日回到六方会谈。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5日宣布,日本已经向朝方提出“严正抗议”。日本政府在当天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从5日起在半年内禁止朝鲜船舶进入日本港口,并将进一步研究日本能够采取的措施,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

  澳大利亚总理称朝行为“极具挑衅性”,希望有关方面予以谴责。

  俄外交部称,朝鲜的这一行动使朝核问题更加复杂化。

  安理会紧急磋商

  据新华社联合国7月5日电联合国安理会5日上午召开会议,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进行紧急磋商。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指出,朝鲜试射导弹事件给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安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更有利于事态的发展则取决于安理会成员国集体磋商的结果。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在磋商前说,日本正在酝酿一份决议草案,预计当天下午向安理会成员散发,安理会也将在随后举行专家级会议,就决议草案进行磋商。但他说,安理会当天不会就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有关的磋商行动可能会持续几天。

  安理会当天的紧急会议是应日本的要求召开的。美国也表示支持日本的要求。

  □新闻回顾

  朝鲜导弹试射计划

  6月中旬,日、美媒体爆出消息,称朝方正在准备试射远程导弹“大浦洞2”。专家表示,“大浦洞2”型导弹长35米,据说射程达3500至6000公里,如果弹药装载量减少一些,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

  朝鲜方面在1993年第一次试射了导弹,又在1998年8月曾试射了一枚射程为2000公里的“大浦洞1”型导弹,导弹从日本上空飞过后落入太平洋,震惊全球。

  “大浦洞2”型导弹资料照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