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毕业找工作距离理想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6:0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大学毕业找工作距离理想有多远

  

大学毕业找工作距离理想有多远

  

大学毕业找工作距离理想有多远

  

大学毕业找工作距离理想有多远

  

大学毕业找工作距离理想有多远
嘉宾:

  朱芳: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下个月将成为中国网通总公司新闻科一员

  赵四方:河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2级本科毕业生,响应省委号召,将被选调到基层工作

  李栋梁:英国舍瑞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2006届硕士研究生,某日资公司河南分公司行政人员

  王一宁: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2005年毕业生,正在找工作

  勾金超:河南省首批幼教大专毕业生,现签约于郑州市教工幼儿园

  找工作已经找了好久

  记者: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大约有410万人,大家求职的竞争很激烈,会遇到不少困难。不知道诸位找到现在的工作用了多久?

  朱芳:找了很久。从读研第二年起,我就常上一些招聘网站看招聘信息,和师兄师姐们聊天儿的时候聊得最多的也是找工作问题。但那时候认为工作的事儿还很远,并没有特别地放在心上。但是即将毕业的那一年大家就都紧张了起来,一是要做毕业论文,二是身边的同学似乎都在跑工作的事儿。我们宿舍有个女孩儿本来是立志要读博士的,后来看到大家都在找工作,也慌了神,最后博士也不考了,天天和大家一块儿跑招聘会场。

  我是跑了很多个地方才找到现在的工作的。最先我和大家一样,也是跑招聘会,四处递简历,但这样做几乎没有什么效果,递简历的单位几乎都没有任何回复。现在这个工作说起来还是托了人的,本来中国网通不打算在我们河南招人,他们只在北京的几所高校开了专场,还都是名校。我是因为家里人刚好认识他们的人,就辗转把简历递了过去被录用的。

  赵四方:我找工作没有花那么长时间。上大二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考研的,所以在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春节前的那几个月我一直在准备应考。春节后我一边等考试结果一边找工作,也跑了招聘会,学校的、省里的都跑了,几乎没有什么太感兴趣的单位,就这样一直拖到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揭晓。结果是落榜了,这时候我才开始发疯了似的出去找工作。很多同学都和我情况一样。

  为了找工作,我和几个同学跑了不下十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当时真是身心俱疲。后来得知省里选调高校学生到基层工作,觉得是个机会,就报了名。

  李栋梁:现在留学生的工作是越来越难找了,不然也不会出现“海待”一词了。

  没出国前就想到了工作这个问题,所以很早就一直留心着各大公司的招聘广告。当然,也想过应聘到英国的公司去,但条件要求非常苛刻,我就放弃了。现在这家公司也不是很理想,是同学介绍的。当时找到这个工作,也就想着先积攒点儿经验再说。

  王一宁:粗略地估计一下,招聘会我也跑了不下十场。在报纸上看招聘广告,上51JOB网浏览,只要稍微符合条件的我几乎都联系了,但还是没有找到称心的。

  勾金超:可能是要求不高的缘故,我找到现在这个工作挺顺利的。不过要是回顾我的整个求职过程,就会发现比他们都要艰辛。几年前我中专毕业,当时的目标就是做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几乎找遍了我们那里所有的小学,但都吃了闭门羹,理由是人员饱和,不缺教师。后来又去读了大专,才找到现在这个工作。

  还是选择留在本省

  记者:你们几个人除了朱芳外,都选择了留在河南就业。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要到外地去工作,或者有没有到外地去找过工作?

  赵四方:我觉得朱芳能找到今天的工作,除了她学历比我们高一些以外,运气也占了一大部分。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哪个同学心里想的不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但最后能去这些地方的少而又少,能签到江苏、浙江、山东就觉得不错了。

  朱芳:我刚找工作时也没敢把目标锁定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我知道现在就业形势不乐观。我的不少同学刚上研究生那会儿想得挺高的,一心要到中心城市去,但到了后来就实际多了,不少人签的都是一些非常一般的高校,甚至是一些专科学校。我也跑了不少河南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只是最后这个机会让我有幸到了北京。

  李栋梁:我选择留在河南工作的原因很多。我也向往北京、上海,只是想到那些地方留学生成群,求职时自己没有优势,又觉得对河南的情况熟悉,工作起来会更方便些,就留了下来。

  勾金超:我不敢和他们三位相比,像我们这种情况,能留到郑州工作已经比在老家强多了,所以现在到这家幼儿园工作我也很知足。

  王一宁:我曾很想到深圳工作,但考虑到那儿工作压力大,求职竞争过于激烈,再加上我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同学和朋友都在这个城市,最后就选择留下来了。

  对薪酬的要求越来越低

  记者:前一段报纸上刊登一条消息,说是某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招聘会现场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算满意的单位,但对方给出的工资每个月只有500多元。不知道大家对自己将来的报酬有没有什么期待?

  朱芳:当时我也看到了这条消息,说实话,感觉很不是味。一个本科毕业生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少要念十五六年的书,其实有很多人是急着参加工作后不再依赖父母,但那点钱,实在难以让人自立。我当初设想,能有4000元月收入就谢天谢地了。

  赵四方:跟朱芳相比,我的要求实在是低得可怜。我们要到基层去,据说月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不过在基层消费水平也低,起码从经济上可以先独立。

  王一宁:我的要求也很低,月收入一两千元吧,让我可以付得起房租,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栋梁:说实话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能大家觉得我在国外念了研究生回来要求会比较高,但实际上我现在也就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养得起我自己就行。

  勾金超:我不是我们幼儿园的在编员工,只希望自己的收入能赶得上我们园里的其他老师就行。

  专业对口与否并不重要

  记者:不知道你们的工作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者是相关?

  李栋梁:本科阶段我的专业是国际金融,研究生时学习销售,但现在的工作却是管理,专业并不对口。但我觉得这没什么,在学校学习只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说我们念研究生阶段,老师常常会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课后布置一些小组作业,这对于培育自己的团队精神等都很有好处,这些影响都会帮助我做好将来的工作。

  朱芳:我也觉得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尽管我的工作与专业相对来说契合度较高,但也并不是完全对口。我现在的专业是编辑出版,将来要做行业宣传工作,其实也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有些基本的东西你在学校学习了就会终身受益,比如说文字功底、人文素养等。通过高校的几年学习和修养,培养自信心,学会积极面对生活,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四方:我要到乡镇基层去工作,我们报名参加选调生考试的时候老师们就已经明确告知,说大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和苦恼,就是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完全用不上。但我觉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突然从高校这样一个人文和社会环境都相对单一美好的环境到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中去,会有很大的落差,这个落差才是我们最应该适应和克服的。

  王一宁:首先声明一下:我在大学里面不是所谓的尖子生,功课掌握得也就那么回事,离精通还远得很,所以我的话不能代表所有人。

  我觉得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用,大学所谓的基础课说得好听点,都是打底子的课;说得不好听,都是跟找工作根本就沾不上边的东西,学的都是10年以前的东西。现在要想找工作还是要学别的东西,可是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呢?在大学里所学能派上用场的,想来想去也就是人际交往能力了,我们这种学习不是太好的,也就朋友交得多一些……

  学校就业指导差别很大

  记者: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大都是自己找工作的体会。此外,请大家谈谈学校在帮助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怎样起到积极作用。

  赵四方: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我觉得学校做得不够或者说基本上是缺位的,那就是对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我们稀里糊涂地上了某个专业,然后稀里糊涂地找工作去。但我们的专业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什么样的工作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有利,这个很少有人告诉过我们。不过有一点应该承认,就是学校这些年已经有所改善,例如不时举行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每年还举行一个比较大的招聘会等。

  李栋梁:说到就业指导我深有感触。在国外,老师一般也不会直接告诉你将来适合做什么,但他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会经常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这些活动可能就是你将来就业或求职过程中会遇到的场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都会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可能在课堂上就已经清楚了。

  勾金超:就业指导对每个即将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人都很重要,我之所以顺利地找到现在的这个工作,是因为找工作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要感谢我的老师,因为从入学的头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该如何找工作,这让我对未来找工作做好了心理准备。学校在毕业前还组织了模拟招聘会,把可能在招聘会上遇到的问题都做了预先的准备。另外就是毕业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招聘会,有130多家单位参加。老师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信息,帮助同学们联系实习单位。我现在的单位就是当时老师介绍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没有结束我就已经把就业协议签好了。

  王一宁:我们学校没有举行什么就业指导,我也不认为那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刚毕业怎会有工作经验

  记者:请大家谈谈面对招聘单位的一些问题吧。

  王一宁: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居然都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看看招聘会现场,前往应聘的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他们中大多数人属于刚才李栋梁和朱芳他们说的“出校门进校门”那种,没几个人有什么工作经验。对于这样苛刻的条件,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朱芳:对,我也觉得这个要求有点过分,只是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求职者太弱势了,没有办法。

  李栋梁:用人单位这一要求在我看来其实是极其短视的行为。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可能减少了企业的培训费用,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创造出效益,但他们不一定有潜力。应届生则不同,他们有热情、后劲足,企业拒绝他们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

  尽管迷茫但又充满期待

  记者:今天的采访到这儿就基本结束了,下面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吧。

  王一宁:找工作已经让我从期待变为迷茫。刚开始的时候满怀信心,接连跑了十几次招聘会,才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用,就开始了所谓的迷茫。到现在已没有了目标,只要有个工作能赚点钱就行。补充一点,去过招聘会的,看到那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估计90%都会傻眼。

  李栋梁:对未来,我是迷茫加期待。本科毕业时因为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我选择了出国念书。但现在书念完了,到了该工作的时候了,想想自己还是有很多优势的,所以尽管迷茫,但充满了期待。

  朱芳:我也是,有点害怕。但想想也没什么好怕的,每个人都要经过职场新人这一关,努力些、踏实点,我想还是应该能做好的。我为此已经做好了准备。

  赵四方:看来只有我不迷茫,我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我想我已经准备好了。

  勾金超:我没想那么多,我们幼儿园工资没有私立幼儿园工资高,但我想我们这儿有更好的前途,对未来我也满怀期待。⑤7

  □本报记者赵振杰刘竞

  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毕业的喜悦与求职的艰辛总是接踵而来。

  勾金超

  王一宁

  李栋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